尔游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蔬菜绿色防控技术实施方案范文

蔬菜绿色防控技术实施方案范文

来源:尔游网

  为有效控制蔬菜主要病虫害,兼顾数量、质量安全,特制订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蔬菜主要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60%,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全生育期化学农药使用次数下降2-3次。蔬菜产品农药残留不超标,产品质量达到国家绿色食品原料基地标准。

  二、防控策略

  针对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以“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理念为引领,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采取以“病虫基数控制、部分害虫诱杀、植物免疫诱导、安全药剂防治、高效药械应用”五大综合技术全程防控策略,将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

  三、防控主要对象

  病害: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灰霉病、白粉病、疫病、病毒病、炭疽病、根结线虫病、十字花科根肿病等。

  害虫:粉虱、蚜虫、斑潜蝇、叶蝉、蓟马、叶螨、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豆荚螟等。

  四、防控措施

  针对高山、二高山、低山不同栽培模式的.蔬菜全生育期主要病虫害,重点推广以下绿色防控技术。

  1.病虫系统监测。根据蔬菜病虫调查规范,出苗后或定植开始每5—7天调查一次病虫发生情况,明确主控及兼防对象。根据调查结果和防治指标,确定防治最佳施药时间,选择用药品种。

  2.病虫基数控制技术。

  选用适合当地栽培的抗病蔬菜品种。播前采用种子、苗床土壤处理,降低种子、土壤带菌,减少苗期土传病害的发生;设施蔬菜休闲期,利用覆盖薄膜高温闷棚和石灰氮、灭线磷等药剂处理土壤或在植保部门指导下引进物理电杀线虫技术;定植前进行药剂熏棚以及设施农业病害防治机控病等技术,杀灭棚内病菌,降低病虫基数,减轻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控压力。

  3.应用免疫诱导产品。免疫诱导是提高作物免疫力,优化作物农艺性状,增强抗病抗逆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蔬菜各生育阶段分别使用5%氨基寡糖素、0.136%赤吲乙芸苔素、低温等离子油等3-4次,也可以引进一些新的诱抗剂如几丁聚糖、S-诱抗素等,促进缓苗,提高植物免疫力,优化生长势,提高坐果率,减少病害发生,改善品质、提高产量。

  4.害虫诱杀、阻隔技术。

  设施蔬菜:一是推广色板诱虫技术。利用黄板诱杀设施内的蚜虫、粉虱、斑潜蝇,蓝板诱杀蓟马,控制虫害及病毒病。每亩悬挂诱虫板40张,全生育期更换4-5次。二是推广使用防虫网。在棚室入口和通风口设置30-40目的防虫网,阻隔外来迁入害虫。防虫网覆盖之前用20%异丙威烟剂进行熏棚消毒。

  露地蔬菜:一是安装杀虫灯,每15-20亩一台;二是悬挂诱虫板,每亩40张。三是安装害虫性诱捕器。

  5.优化农药品种,推广生物防治技术。根据病虫发生程度,在必须采用药剂防治时,优先选用高效低毒、剂型先进的农药品种,示范推广新型生物农药如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等,并轮换交替使用,降低病虫抗药性风险。同时积极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如多抗霉素防治白粉病、灰霉病、猝倒病、黄瓜霜霉病和番茄晚疫病;农用链霉素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露地蔬菜主要推广应用生物制剂防治,减少化学农药。在害虫点片发生或盛发初期施药,选用植物源或微生物源杀虫、杀螨剂。粉虱类可选用矿物油、球孢白僵菌和乙基多杀菌素等药剂;害螨类可选用矿物油、藜芦碱、浏阳霉素等药剂;蚜虫类可选用藜芦碱、鱼藤酮、除虫菊素、苦参碱等药剂;蓟马类可选用乙基多杀菌素、多杀菌素等药剂。对十字花科根肿病采取土壤酸度调节,轮作进行控制。

  6.合理使用农药助剂。使用农药助剂有利于农药有效成分的分散,药效发挥或延长药效,也有利于病虫接触或吸收农药有效成分等,从而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农药残留。试验示范激键、有机硅、安融乐等一些技术成熟的助剂,达到减量控害,提质增效的目的。

  7.应用高效施药技术。选用高效施药器械,大棚推广热力烟雾机和静电喷雾技术,露地大田试用无人机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施药量,提高效率,减轻病害发生程度,降低农药残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