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事迹材料
首次太空的2天20小时27分钟飞行,到神舟九号的13天宇宙遨游,再到这次即将进行的33天的中长期驻留,他会把个人的太空累计飞行时间原纪录提高到超过48天。
按照计划,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将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高度交会对接,比之前的交会对接轨道高了50公里。这也意味着,他和搭档陈冬一起,都将成为中国飞得最高的航天员。
老骥有志
为什么还要飞?这是景海鹏被问得最多的问题。
他微笑着给出了答案:“原因很简单,这就是我的本职工作。如果我干别的,那叫不务正业。”
景海鹏属马。虽为老骥,志却不止千里。
“一个人每个阶段都有梦想。人的一辈子是由各个时期大小不同的梦想串起来的。一个目标实现了之后,一定会确立一个新的目标。如果一个人实现目标后就无所事事了,我觉得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他说。
上高中时,偶然间看到一张飞行员照片的景海鹏,萌生了“我要当飞行员”的志向。得知航天员选拔的消息后,已经当了20__年飞行员的他,又开始憧憬“力争成为一名航天员”。
_年1月,景海鹏如愿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从那时起,飞天便成为他的梦想。
十年等待,一朝梦圆。“20__年我的'飞天梦想实现后,我就把新目标瞄上了神舟九号飞行任务。梦想又一次实现后,很多人问,你还训练吗?我就笑说,不训练我干啥。”景海鹏说,“因为我的下一个梦想又萌生了,那就是备战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
“只有这样,人才有追求,才活得充实。”他说,虽然航天员这个职业有风险有挑战,但“我热爱这个职业”。
事实上,这个生在农村、黄土地上长大的山西运城人,还有着更大的动力——回报祖国的栽培。
“我一个农村娃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都是国家培养的结果。”景海鹏说,“我要回报国家。可怎么才是回报国家呢?就是多执行任务,把所有在地面实现不了的,通过航天员在太空实现,从而造福全人类。”
重游璀璨星空,俯瞰美丽家园,对景海鹏而言已不再像当初那般新奇。他说:“这次,就一门心思准备好任务,争取不留遗憾。”
老马识途
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中,景海鹏担任指令长。用他的话来说,“其实就是个牵头人,多操点心。”
景海鹏这样描述指令长的职责:“每天工作结束了,把完成情况写到日志上,并与地面指挥沟通等等。遇到紧急情况,我将代表乘组与地面进行沟通。这是指令长必须承担的责任。”
神舟九号飞行任务中,担任指令长的景海鹏不仅要确保成百上千个指令准确无误地发送,还要组织各类实验有序开展;不仅要严格执行飞行计划,还要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家高效愉快地在天宫一号中工作生活。
这次飞行的时间更长,在轨操作更多,人也少了一个,对乘组的身心素质、工作能力、任务规划等方面要求也更高。
老马识途。拥有丰富飞行经验的景海鹏,常在训练中对陈冬进行针对性指导以及实用的小建议,比如在失重环境下东西不能随意放、移动身体前必须先找好固定等等。
而“突击小测”更是包括陈冬、刘洋等搭档都领教过的“景式”训练手段:平时训练时,景海鹏会在对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抛出问题,考考对方是否所有知识技能都扎实掌握。
陈冬也属马,比景海鹏小一轮。在他眼里,景海鹏是他的榜样,“能与之搭档非常幸运”。
景海鹏的细心周到,也让陈冬印象深刻——
一次演练,景海鹏早早戴好了压力服手套,戴得慢了些的陈冬“压力山大”。这个小细节被景海鹏看在眼里,记到心上。演练结束后,景海鹏悄悄告诉陈冬,以后一定会注意两人步调一致,防止给对方带来无形的压力。
景海鹏坦言,三度飞天的心情“一样,也不一样”。
“高兴激动的心情都是一样的。但是毕竟经历过两次飞天的考验,经历过20__年航天员生涯的磨砺,这次的心态更增加了一份平和、从容、淡定和坚定。”景海鹏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请大家放心!”
不留遗憾
景海鹏喜欢上打篮球,从小学五年级开始。
个子矮,他就苦练精准的投篮绝技,从而成为队里的主力。他也由此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努力,谁也不比谁差。
从入选中国首批航天员后到首次飞天前的十年间,景海鹏从没有在晚上12点之前睡过觉,也没有耽误过一天训练。
那十年,他就是这么过来的——每天6点半起床,吹一会儿长号,8点开始训练,一直到中午12点,午饭后又从下午1点训练到6点。晚上用来写当天的总结和安排第二天的训练。躺在床上,还会闭上眼睛把当天的训练过程在脑海里过一遍。
“坚持,坚持,再坚持。”他说,“没有捷径,坚持是唯一的选择。”
景海鹏把这份刻苦,坚持到今天。
在这次任务中,需要航天员参与操作的在轨试(实)验非常多,因此即使是在所有考核都已通过的情况下,他和陈冬仍会拿出时间对一些在轨试(实)验专门进行强化训练。
“我们要把地面专家希望达到的目标理念带到太空去实现。一些在轨试(实)验之前我也没做过,所以怕在天上做不好,害怕到时会留下遗憾,所以要反复练习。”他说,“航天员可不能当‘差不多先生’。能想到的,肯定要掌握;想不到的,火箭一刻不点火,我们的查漏补缺一刻也不会停止。”
训练之余,景海鹏也参加了不少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特别是与青少年进行交流互动。“让孩子们从小萌生科学的梦想,这也是航天员任务的一部分。”他说,“在青少年心中种下那一颗种子很重要。”
这位“英雄航天员”却自称是个不称职的儿子、父亲和丈夫。航天员职业的特殊性,让他很难像平常人一样侍奉父母、陪伴妻儿。
“从嫁给我那一天开始,她就做好了准备。”但景海鹏依然记得第一次飞天时,妻子紧张得三天三夜没睡着,“希望这一次她也和我一样,不会有压力。”
至于带了什么上天以寄托对家人的思念,景海鹏神秘一笑:“到了天上再展示,给大家一个惊喜。”
感人事迹材料
___同学是区小学三年级的一名小学生,身为班长的他心地善良,自主,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对自己严格要求,努力把自己打造成爸爸、妈妈的好儿子,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榜样。
一、班级的“小主人”。
每天早晨,他总是准时到校督促大家晨读、温习功课,检查同学佩戴红领巾、纪律、卫生等情况。对工作,他认真负责,尽职尽责,老师交给的任务都能乐意接受,做到有始有终。每当遇到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他总会耐心地尽他所能,认真讲解,每逢搞卫生,他总带头抢脏活、累活干。平时,若遇上哪个同学的学习用品缺了,他总是第一个帮助解决;谁在学习上有了困难,他总是第一个帮着解决;他用自己的热情,他的爱心,成为了同学们的贴心朋友。在学校里,他和同学们相处的特别好,从来不和同学闹矛盾,整天乐呵呵的,同学请他办事,他总是尽力而为。
二、学习的“小超人”。
作为班长,他处处以身作则,为同学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几年来,他上学从不迟到或早退,爱学习,勤思考、爱钻研、求知欲强烈,各门功课都努力学好,课前,能认真做好各门功课的预习,课堂上认认真真地听讲,积极思考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大胆发表个人意见,好奇心特强,喜欢对问题追根就底,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每次数学测试他大都是一百分。课后,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他还是一个“小书迷”,每天不管何时、何地,只要一有功夫,他准会拿本书在那聚精会神地看,有时一个人看的呵呵直笑,特别是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看上至少半个小时,不然会睡不着觉。他还经常将自己从课外书上学得的知识讲给同学们听。什么名人故事、历史故事、童话故事、唐诗宋词等等,他记得可多啦!
三、家里的“小大人”。
在家中,他是一个好孩子,经常帮爸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洗碗、扫地、擦地。家里来人的时候,他都会给他们倒一杯水,然后有礼貌的坐在一边听大人们说话,从不插嘴。或回到自己屋里看书写作业。爷爷年龄大了,眼睛不好,只要他在家,他总是帮爷爷端水拿药,扶他到外面晒晒太阳,给爷爷放电视看。他还是一位懂得感恩孩子,每逢到了特殊节日,他都会用自己平时省下的零用钱给他们买小礼品,或自己做小礼物送给他们。爸爸外出打工,家里的重活累活都落在妈妈身上,每次下班回来了,总是腰酸背痛,他给妈妈捶肩、敲背。
四、文体活动的“小能人”。
他会打篮球、踢足球、打乒乓球……还参加过各类镇级、区级体育项目比赛。记得一次打篮球时,某某教同学们三步上篮的技巧,只见他灵活地运球,在距离篮筐两米左右的地方,紧紧托住球,连续两步大跨越,然后起跳、投球,动作一气呵成,干脆利索,“哐”的一声,篮球完美入筐。那一刻,帅呆了!他还是学校足球队的主力后卫。颠球、控球、传球、射门,他都是那么的专心,那么的一板一眼,像模像样。
这就是__同学,一个全面发展、勤学好思、乐观向上、充满阳光的拿出来娃!今后他将不断在学习中增长知识,始终遵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做一名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具有优秀美德的新时代好少年。
感人事迹材料
对一个国家来说教育是一件大事,对一个家庭来讲更是一件大事。由于家庭因素及其他原因,一部分适龄儿童无法正常入学,对上学的渴望也只能是一种奢望,但张桂梅,一个62岁的老太太,瘦弱多病、无家无子,却用行动让15名贫困女孩迈向了大学之路,实现了华丽转身,她就是人间的“天使”。
做好一件事情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对张桂梅来说,她这一辈子都在为贫困孩子的教育操心和操劳,为建立一所免费女子高中,面对旁人的不解、质疑甚至是谩骂,她都不予理会,牢记自己的初心,勇挑教育的重担,为改变贫困山区教育落后面貌,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现实情况,她四处奔走,拉赞助,搞募捐,最终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免费女子高中成立了,这不仅仅是一所学校,而是无数贫困女孩改变命运的希望之门,在她的辛勤付出之下,女子学校取得了可喜成就。
张桂梅,由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义务当新建的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再到云南省华坪县女子高中党总支、校长,这一个个身份的转变和叠加,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改变,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身患疾病的她,面对当地组织的关心和照顾,都化作了她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努力贡献的动力,她不为名利,不图回报,只为让每一位贫困的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用一双勤劳的双手撑起了贫困孩子未来的天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张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通过19年的努力实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她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用行动向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课,是用行动让贫困女孩华丽转身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