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线路故障抢修中的安全措施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系发展进程的不断前进,整个社会对电力能源的需求在日益加剧,这就对配电线路的运行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电力公司对任何一条电网线路的日常维修落实到位,有效的规避配电线路中存在任何故障的隐患。配电线路中存在的故障抢修危险点是影响线路供电可靠性与安全性的重要的因素,因此明确配电线路故障中的危险点,可以有效缓解配电线路故障问题的存在。
关键词:配电线路;故障抢修;安全措施 1 配电线路故障抢修的危险点
配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各种故障,造成不能将电力资源输送到用电用户生活中。为了保障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电力公司就要经常对配电线路出现的故障进行抢修。配电线路故障抢修危险点,对配电设备进行维修与抢修的过程中,所存在潜在因素威胁着电力维修人员与电力设备的安全性,一旦不加以预防与控制,很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对配电线路出现的故障,并进行抢救的过程中要准确确定危险点的位置,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排除[1]。配电线路危险点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1)自然因素。我国配电线路通常是暴露在室外,不具备任何保护措施,在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考验的情况下,经常会在大风、大雨、暴雪等天气条件下发生的故障,因这类因素所发生的故障在抢修的过程中出现的危险事件占总危险事件的30%。(2)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就是在配电线路出现故障进行抢修的过程中,部分电力维修人员没有控制好供电设备之间存在的距离,或者没有严格遵循抢救制度,在抢救的过程中没有按照要求的使用绝缘工具。其次,部分电力维修工人在故障抢修过程中,仅仅凭借以往的工作经验,盲目的进行操作,从而忽视故障抢修中的安全细节,诱发安全事故事件的发生。因人为因素所有发生危险事件占总事件比重70%。(3)抢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二次伤害因素。山体滑坡的发生也影响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无法将电力资源正常配送到用电区域。车辆发生的撞击事故之后,电杆与线路因撞击产生破损,也会影响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通常情况下,遇到这类故障就要
采取更换电杆、电缆的方式进行的维修。同时,在烈日炎炎的酷暑,寒风瑟瑟的严冬,电力维修人员在进行抢修工作过程中很有可能因天气原因出现中暑或冻伤的情况,从而导致未向事故的发生。
2 故障抢修应对措施
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以及抢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二次伤害因素都有可能在配电线路发生故障的之后,进行抢修的过程中出现危险点,因此为了有效预防的这些危险点的存在,确保配电线路抢修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认为需要通过以下办法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
(1)实地勘察作业环境。电力抢修工作人员在对发生故障的配电线路进行抢修之前要对故障地区的地势环境进行全面勘察。在实际考察的基础上,按照相应的抢救制度进行操作,避免凭借相关经验盲目的进行操作。完成实地考察之后,根据故障现场情况决定是否可以带电进行作业,并按照相应的抢救事项准备好对应的工具。比如在抢救故障的当天出现大风,或者将面临大雨,在面对这些不可改变的天气问题的情况下,就要停止一切与电力抢修作业先关的事项,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
(2)定期对作业工具进行安全检查。作业工具是电力抢修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中的重要支撑,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绝缘,作用工一旦没有了绝缘性,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价值,就无法保障作业人员在抢修中的安全。所以定期对作业工具进行安全检查,强化抢修人员对作业工具的管理,是预防危险事件发生有效途径。对于绝缘工具的管理,就要电力公司要设置专人对其进行管理,将其的存在适宜的环下,要定期对其进行检测。在将作业工具运输到故障现场途中,要用专用的工具箱与工具包进行的包装运输,某种程度上避免因其他过硬的物体进行碰撞与摩擦,影响其绝缘性。在完成配电线路的抢救作业之后,对其作业工具进行清点,原封不动的装入工具箱,按照相应的保管规定管好工具。
(3)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工作票就是对抢修故障事故现场的环境进行说明的凭证,是布置抢修任务的一种制度。一旦工作票出现错误,很有可能导致电力抢修人员出现操作失误,从而形成危险事件,所以对于工作票的填写一定要严
格遵循其相应的规章制度。将故障抢修环境记录在内,非常有利于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整改。同时,抢修人员还要根据工作票上的制度,进行严格操作,避免一切擅自操作的事情发生。
(4)保持安全的电气距离。电气之间的距离如果没有在安全的距离范围内,就会直接威胁到配电线路抢修工作人员安全,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所以构建配电线路的过程中,一定要将电气之间的距离保持在安全范围内。就以10k V配电线路为例,其在故障维修的过程中,将电气之间的距离保持在40cm,与相邻带电设备之间的最小距离为60cm。不同级别的电压线路之间,也要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一旦安全距离太近,就会威胁到抢修作业,为了避免发生危险事故,应该立即停止作业。
3 预防措施
(1)提升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很多危险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因为其存在危险性有多强大,反而是因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引起,忽视了看似微不足道的危险点。因此电力公司应该加强配电作业安全日常活动,通过一些案例的分析来积累相关的抢修经验,以此加强作业人员对安全操作的重视。同时通过观摩作业演习,来审核作业人员的操作流程,由围观者提出不足之处,然后让所有作业人员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意会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安全意识是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的根本,强烈的安全意识能够有效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
(2)改变不良的操作习惯。危险点的存在是导致危险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这与作业人员的不良操作有直接关系,假如这两种因素同时存在,就会给危险事故的发生创造机遇。导致不良习惯产生的原因有两种,首先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其次是电力企业培训制度的缺乏。这些不良习惯的存在会让作业人员在抢修的过程中忽视危险点的存在,为危险事故的发生留下火种,导致危险事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改变作业人员在操作中的不良习惯,可以说是从根源上杜绝危险点的出现。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同时,电力公司还要加强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在培训的过程中对不良的操作习惯进行纠正。配电线路抢修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决定的抢修故障工作质量与安全性的关键。所以,加强作业人员的技能培训,遵循“培训现场就是作业现场”的宗旨,不断提升作
业人员操作技能,特别是配电线路抢修中所用到基础技能,确保每位作业人员自身技术都能达到一定标准。
(3)强化服务理念,开展抢修技术的创新。抢修技术的创新与改革是提高配电线路抢修效率的关键,势必要持续进行,这需要电力公司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有利于开展技术创新的发展。除此之外,我国电力企业还要不断吸取国外先进的技术,取其精华,弃之糟粕,根据我国配电线路诱发故障产生的原因分析,对其材料、线路质量进行创新,发展成符合我国特色的故障抢修应急方案。同时,对于电力抢修公司所用过时设备要进行更换,加强设备的保养力度,确保设备自身的精确度,从而实现延长设备使用期限,为配电线路抢修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提升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促进正确服务理念的建设,将用电客户的经济损失降至最低。
4 结语
对于配电线路发生的故障问题,抢修危险点的过程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相关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最大限度降低用户的经济损失,确保用户的用电安全。
参考文献
[1]郭艺伟,党超锋.10kV配电线路故障原因分析和防范以及如何提高抢修效率[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6):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