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研
究
摘要:图片图形是地理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地理学科的主要表达形式。学生掌握一定的读图能力后,在学习地理学科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地理教师有必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培养中学生读图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教学;初中地理;读图能力
引言:初中阶段,地理学科走入学生视野。地理不仅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基础的地理知识,也承担着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能力的重要任务。地理教师应当使用多种策略,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一、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应当先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与地图有关的基本知识。初中阶段的学习,相较于小学而言,学习内容的质和量都有所增加,学习节奏加快,在校学习时间也有所增加,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节奏。基于此,教师务必要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做好升学衔接。讲授图片时,应当帮助学生讲解相应的图片知识。如若分析地图,应当确保他们能掌握图例和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更好的理解地图中蕴藏的知识。图片语言还包括文字、颜色、数字等多种形式,只有掌握图片语言的表达方式,才能引导学生有效提高自身的读图能力。
二、讲授读图技巧
初中地理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教师应当为学生讲授一定的读图技巧。教学实践中,教师不难发现,部分学生知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后,还是无法清晰明确某地区的具体位置和气候特征。基于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其掌握一定的
读图技巧,提高判断能力。应先使学生明确地图分类,不同的地图类型有不同的读图方法。区域性地图需要学生根据其经纬度或是地区名称来判断相应的地理位置,从而得知考查的知识内容。初期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简单的地图[1],随着其读图能力的提高再增加地图的难度,做到循序渐进。此外,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掌握读图的顺序,先要理解题目的要求,再观察图标图例和比例尺,从而更好的从地图中获得内容知识。
三、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也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形成综合能力的提升。知识与思维能力的训练是紧密联系的整体,知识是思维能力形成的物质基础,而思维能力的形成也能帮助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在接受小学教育的培养基础上,形成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面对初中质量提升的知识时,难免有所困扰。因此,教师在讲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务必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掌握一定的地理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从而实现读图能力的有效提高。
地理地图反映了地理事物的集合、地理空间的位置分布和空间结构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内容,信息含量非常高。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掌握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掌握对应的科学思维方式,使他们不仅能够大致了解地图整体,也能对地图中的局部地区和特殊现象有所认知。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一图多用的方式,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在面对气候地图时,可以引导学生明确其中的国家相对位置,形成一定的层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通过类似的训练形式,反复进行,不仅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巩固相应的地理知识,也能够使其思维得到训练。
四、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信息化的时代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自身教学。初中地理教师为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2],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信息技术本身具有整合音、形、影的统一优势,能够将地理知识以静化动,实现直观展示,帮助学生从立体化的观察角度学习地理知识,从形象化、动态化的视频中深化对高度概括抽象文字知识的理解。此外,初
中阶段的学习,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不具备亲身观察其他地区地理环境的可行性。信息技术能够跨越不同地理区域的,将其他地区的风土人情和自然环境直观的展示在学生眼前,使其学科事业得到有效拓展。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获得强烈的视听体验刺激,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帮助其深化对知识内容的印象。通过信息技术,初中地理教师可以有效整合学习过的地图知识,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培养其读图能力。
例如:在学习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时,由于气候类型复杂,分布规律比较多变,学生学习时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动态的地图帮助学生掌握对应的地理知识。教师可以制作主要气候类型的典型图片,并整合在同一张地图中,鼠标点击某一地区时就会弹出对应气候区域的主要特征和介绍。通过类似的图片整合[3],学生能够高效的掌握相关地理知识,实现读图能力的有效提升。
五、动手绘制地图
地图的学习,仅凭观看得到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教师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地图。学生在亲手绘制的过程中,既能有效掌握相应的地图知识,也能大幅度提高读图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几乎是初次接触地理学科的知识,尚未掌握高效合理的地理学习方法,不了解地理学科本身的特性。大多数学生会依据自身在学习其他学科内容时养成的习惯,使用固有的思维模式,简单机械的记忆相关地理知识,给地理知识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在确保学生掌握一定地理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引导他们进行地理图片的绘制和制作。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地理学科本身具备的复杂性,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彻底掌握地图轮廓,而是可以将地理图形进行抽象,分成几个简单几何图形的集合,从而方便学生绘制。根据地图特征利用类似材料制作出的地图,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也能帮助他们深化对地理知识的感知。此外,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绘制的地图进行相应的讲评活动,点评学生制图上的缺陷和优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手动绘制地图的活动中来,并从中形成优秀的读图能力。
例如:在七年级地理下册的学习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手动绘制地图。七年级下册地理的结束后,按照教学目标,学生应已经建立起对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认识,要求学生自制地图,既能检验教学成果,也能丰富作业形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不同的配色绘制某一地区内的主要国家大致轮廓,从而建立对世界地理的整体认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结语:初中阶段地理学科需要帮助学生建立对世界整体的全面认识,开阔自身的视野,使学生从诸多不同维度了解生活和环境。初中地理教师应当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读图能力,实现学科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何亚丽.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3(14):133-135..
[2]金斌.初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策略探析[J].华夏教师,2023(09):24-26.
[3]董旋.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实践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2023(08):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