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游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欧阳文忠公集》原文及译文

《欧阳文忠公集》原文及译文

来源:尔游网
《欧阳⽂忠公集》原⽂及译⽂

《欧阳⽂忠公集》原⽂及译⽂

  故湖州长史苏君,有贤妻杜⽒,⾃君之丧,布⾐蔬⾷。居数岁,提君之孤⼦,敛其平⽣⽂章,⾛南京,号泣于其⽗⽈:“吾夫屈于⽣,犹可伸于死。”其⽗太⼦太师以告于予,予为集次其⽂⽽序之,以著君之⼤节,与其所以屈伸得失,以深诮世之君⼦当为国家乐育贤材者,且悲君之不幸。其妻⼘以嘉祐元年⼗⽉某⽇,葬君于润州丹徒县义⾥乡檀⼭⾥⽯门村。⼜号泣于其⽗⽈:“吾夫屈于⼈间,犹可伸于地下。”于是杜公及君之⼦泌,皆以书来,乞铭以葬。

  君讳舜钦,字⼦美。君之祖讳易简,以⽂章有名,官⾄礼部侍郎。⽗讳耆,官⾄⼯部郎中。君少以⽗荫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尉。⾮所好也,已⽽锁其厅去。举进⼠中第,知蒙城县。丁⽗忧,服除,迁⼤理评事。

  君状貌奇伟,慷慨有⼤志。少好古,⼯为⽂章。所⾄皆有善政。官于京师,位虽卑,数上疏论朝廷⼤事,敢道⼈之所难⾔。范⽂正公荐君,召试,得集贤校理。⾃元昊反,兵出⽆功,⽽天下殆于久安,尤困兵事。天⼦奋然⽤三四⼤⾂,欲尽⾰众弊以纾民。于是时,范⽂正公与今富丞相多所设施,⽽⼩⼈不便。顾⼈主⽅信⽤,思有以撼动,未得其根。以君⽂正公之所荐,⽽宰相杜公婿也,乃以事中君,坐监进奏院祠神,奏⽤市故纸钱会客为⾃盗除名。君名重天下,所会客皆⼀时贤俊,悉坐贬逐。然后中君者喜⽈:“吾⼀举⽹尽之矣。”其后三四⼤⾂继罢去,天下事卒不复施为。

  君携妻⼦居苏州,买⽊⽯作沧浪亭。⽇益读书,⼤涵肆于六经。时发其愤闷于歌诗⾄其所激往往惊绝⼜喜⾏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所传。天下之⼠,闻其名⽽慕,见其所传⽽喜,往揖其貌⽽竦,听其论⽽惊以服,久与其居⽽不能舍以去也。居数年,复得湖州长史。庆历⼋年⼗⼆⽉某⽇,以疾卒于苏州,享年四⼗有⼀。

  初,君得罪时,以奏⽤钱为盗,⽆敢辩其冤者。⾃君卒后,天⼦感悟,凡所被逐之⾂复召⽤,皆显列于朝。⽽⾄今⽆复为君⾔者,宜其欲求伸于地下也,宜予述其得罪以死之详,⽽使后世知其有以也。  9.下列对⽂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

  A.时发其愤闷/于歌诗⾄其所激/往往惊绝/⼜喜⾏/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所传  B.时发其愤闷于歌/诗⾄其所激/往往惊绝/⼜喜⾏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所传  C.时发其愤闷于歌诗/⾄其所激/往往惊绝/⼜喜⾏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所传  D.时发其愤闷于歌诗/⾄其所激/往往惊绝/⼜喜⾏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所传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  A.以深诮世之君⼦当为国家乐育贤材者诮:讥讽  B.范⽂正与今富丞相多所设施设施:实施  C.乃以事中君 中:中伤  D.⼤涵肆于六经 涵肆:潜⼼竭⼒

  11.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去掉后对意思表达影响最⼤的⼀项是(3分)  A.犹可伸于地下

  B.以⽂章有名  C.已⽽锁其厅去  D.所会客皆⼀时贤俊

  12.下列对⽂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2分)

  A.举进⼠中第:⼜称为进⼠及第,指科举时代经朝廷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  B.服除:指守丧期满。古时⽗母去世,在朝做官的⼉⼦要辞官回家为⽗母守丧。  C.六经:指孔⼦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论语》六部儒家经典。  D.庆历:是宋仁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来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  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意的⼀项是(3分)

  A.苏舜钦⽣于官宦世家,结交之⼈亦为当朝名⼠,职位虽低,却敢议论朝廷⼤事。  B.皇帝重⽤范⽂正公、苏舜钦等三四位⼤⾂推⾏改⾰措施,却因⼩⼈阻挠⽽失败。  C.苏舜钦因被⼩⼈告发⽤卖旧公⽂纸所得的宴请宾客⽽获罪,被除去了官籍。  D.⾃苏舜钦去世之后,与他同案被牵连的⼤⾂都被再度起⽤,官位显赫重登朝堂。  14.请把⽂中画横线的句⼦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予为集次其⽂⽽序之,以著君之⼤节  ②宜予述其得罪以死之详,⽽使后世知其有以也

  15.本⽂开头写“故湖州长史苏君,有贤妻杜⽒”。请结合⽂章第⼀段内容,分条概括杜⽒的`“贤”表现在哪些⽅⾯。(4分)  参  9.(3分)D

  10.(3分)A(诮:讽喻)  11.(3分)B

  12.(2分)C(《论语》应为《春秋》)  13.(3分)B(“三四⼤⾂”不包括苏舜钦)

  14.(6分)①我替他收集编辑他的⽂章并为⽂集作序,来彰显他的⼤节(3分,“集次”“序之”“著”各1分)

  ②应该由我详细叙述他获罪⽽死的过程,使后代的⼈了解其中的原因(3分,“以”、倒装句式、“有以”各1分)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15.(4分)①丈夫死后,勤俭持家(或“⽢守贫困”)。  ②奔⾛呼告,为丈夫伸冤。  ③收集丈夫遗作,结集刊印。

  ④操持丈夫的丧葬事务,通过⽗亲和⼉⼦向作者求墓志铭。  【评分参考】每条1分。意思对即可。不分条扣2分。  参考译⽂

  已故的湖州长史苏君,有贤妻杜⽒,⾃从苏君去世,(她就)穿布⾐吃粗粮。(这样)过了⼏年,携带着苏君的孤⼦,收集他平⽣的⽂章,奔波到南京,向她的⽗亲哭诉说:“我丈夫活着时受屈,还可以在死后伸张。”她的⽗亲太⼦太师把(这些)告诉我,我替他收集编辑他的⽂章并为⽂集作序,来彰显苏君的⼤节,(表明)他受屈的遭遇,从⽽督促当朝们应当乐于为国家培养贤德之才,并且为苏君的不幸遭遇⽽悲伤。他的妻⼦⼘问(之后)在嘉祐元年⼗⽉某⽇,将苏君埋葬在润州丹徒县义⾥乡檀⼭⾥⽯门村。(之后,她)⼜向她的⽗亲哭诉说:“我丈夫在⼈间受屈,还可以在地下伸张。”于是(她⽗亲)杜公和苏君的⼉⼦苏泌,都写信来,(向我)求(⼀篇)墓志铭来安葬(苏君)。

  苏君名舜钦,字⼦美。苏君的祖⽗名叫易简,因为⽂章(⽽)有了名⽓,官⾄礼部侍郎。(苏君的)⽗亲叫耆,官⾄⼯部郎中。苏君少年时凭借⽗亲的恩荫补任太庙斋郎,调任荥阳县尉。(但这并)不是(苏君)喜欢的(职位),不久(就)封门离职了。(后来苏君)考中进⼠,做了蒙城知县。(⽗亲去世后)为⽗守孝,期满(后),调任⼤理评事。

  苏君长得奇特不凡,性格豪爽有⼤志。少年时喜好古⽂,擅长写⽂章。(做官)所到之处都有好的政举。在京城做官,职位虽低,多次上奏折谈论朝廷⼤事,敢说别⼈难说的话。范⽂正公举荐苏君,(皇上)召试,得到集贤校理的职位。⾃从元昊反叛,(朝廷)出兵⽆功⽽返,天下由于长期安定⽽懈怠,特别是在军事⽅⾯很困难。皇帝振作,重⽤三四位⼤⾂,想彻底⾰除各种弊端,来缓解⽼百姓(的负担)。在这个时候,范⽂正公与今富丞相施⾏很多改⾰措施,却(遭到)⼩⼈阻挠。只是(因为)皇帝正信任和重⽤(他们),(⼩⼈)想有⽤来撼动(他们的把柄),(还)没找到(从)根本(上动摇之处)。因为苏君(是)范⽂正公举荐的,⼜是宰相杜公的⼥婿,于是(⼩⼈)借事中伤苏君,(苏君)因为掌管监进奏院祠神,(被⼩⼈)奏告(苏君)⽤卖旧公⽂纸所得的宴请宾客是监守⾃盗(使苏君被)除去官籍。苏君天下闻名,所宴请的宾客都是当时的贤俊之⼠,全都因这件事被贬逐。这之后那些中伤苏君的⼈⾼兴地说:“我⼀举⽹(将)他们(打)尽了!”之后(被皇帝重⽤的)三四位⼤⾂相继被罢官离开,天下(改⾰的)⼤事最终不再施⾏。

  苏君携妻带⼦居住在苏州,购买⽊⽯修建了沧浪亭。每天读书,潜⼼竭⼒在(钻研)六经(上)。时⽽在诗歌中抒发⾃⼰的愤闷之情,到情绪激昂时,往往(写出)惊世绝俗(之作)。(他)还喜欢写草书,所写作品都值得爱重。所以即使是他的短诗和醉后的墨迹,(也都)被⼈争相传阅。天下的读书⼈,听到他的名字⽽仰慕,看见他的流传作品⽽喜悦,去拜见他(见到)他的容貌⽽恭敬,听到他的谈论⽽震惊佩服,和他在⼀起时间久了就不忍离去。过了⼏年之后,他⼜做了湖州长史。庆历⼋年⼗⼆⽉某⽇,因疾病死在苏州,享年四⼗⼀岁。

  当初,苏君获罪时,因为被控告⽤是监守⾃盗,没有敢(替)他辩⽩冤屈的⼈。⾃从苏君去世之后,天⼦感悟了,所有被贬逐的⼤⾂⼜(被)召回任⽤,都(以)显赫(的官位)列于朝堂之上。然⽽到现在(仍然)没有为苏君说话的⼈,他在地下应该(也会)想要求得伸张,应该由我详细叙述他获罪⽽死的过程,使后代的⼈了解其中的原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