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村婚姻——基于女性家庭地位的变迁
来源:尔游网
理论前沿2014年第2期 现代农村婚姻 基于女性家庭地位的变迁 李蒙蒙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 要l 现代化理性主义渗透社会各个领域,社会的延续变迁不能离开对婚姻的探讨,当代农村婚姻出现很多新现象,男性婚姻压 力增大、远亲婚恋、闪婚闪离等现象,这些都与女性家庭地位有很大关系,同时也离不开人们所依存的现代理性社会,基于女性家庭地 位的变迁的视角对现代农村婚姻新现象进行分析,探讨这些现象的原因以及农村婚姻未来发展趋势,并试图给予可行性的建议。 I关键词1 农村婚姻;女性家庭地位;理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一、历史-陛比较一农村婚姻变迁 随着婚恋观的变革,当前青年婚姻观已从父母之命、媒妁 之言到自由恋爱、选择的多元化的婚姻观。受市场经济和人口 流动的影响产生如跨省婚姻、闪婚等多种新的婚姻模式。再 者,对于农民工这一庞大的青年群体的婚恋观研究认为,城乡 二元的结构性动因导致闪婚、同居在农民工群体中的普及,乡 村社会传统与现代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农民工群体的婚恋 观变革。 (一)远亲婚恋。社会流动带来的跨省婚姻现象普遍,但由 此产生的跨省婚姻、婚前同居等都使婚姻很不稳定。这既是由 人们婚姻观念变化而产生的,也是女性地位的一种表现,但多 以女方远嫁为主。同时,“远亲婚恋”以从经济不发达地区流人 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为主,这也是人们理性的选择。市场经济下 的利益驱动和务实原则极大地改变了农村未婚青年在择偶时 的价值观念和衡量标准,其中,实用和物质的倾向的作用上升 到了一个显著的地位。 (二)婚姻家庭模式更加平等。对大多数农民来说,婚姻是 一种建立一个基本生产单位的方式。80年代以前,农村婚姻主 要是“男主外、女主内”家庭模式。近几年,随着农村社会构成、 和观念的变化,性别不再成为划分家庭角色和家务分工 的唯一标准,现实是完全是“男主外、女主内”家庭模式仅占一 小部分,“男女平等”的家庭模式占一半左右,说明女方在在家 庭决策及经济管理上自主权得以提升,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 地位逐渐得到改善。 (三)离婚率上升,结婚年龄偏早。当下年轻人对婚姻家庭 的责任意识较为淡薄,更加注重自我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 婚姻有矛盾不会相互包容很容易导致离婚,结婚年龄普遍较 早。不管怎样,传统时期儒家学者们倡导的“壹与一齐,终身不 改。故夫死不嫁”的论调,将这种忠顺义务片面地强加给妻子, 对丈夫却没有具体的规定,更以“守节”作为妇女之伦理准则、 道德义务,要求她们终生忠夫,永不变心,夫死而不嫁。另外, 女性在经济上于男性时,离婚率就更高。 (四)结婚仪式从简。传统农村结婚仪式礼节繁多,花费巨 大,讲究排场。婚礼仪式反映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身份、地位 和角色,婚礼的隆重程度表明了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与经济 实力。现代一切从简,并不赞同奢侈铺张的婚姻礼仪,而且礼 节减少,更体现结婚是两个人的自由意志,并不需要那么多的 繁文缛节,只是一种证明的方式,更多的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也是一种人际关系的建立与交流。 二、微观理论解析 年轻人的责任意识淡薄,体现了现代婚姻中的理性化趋 24 【文章编号】1007—4244(2014)02一()24—1 势,个人追求的自我,奉行的理念是“我存在,我消费”。按 照费孝通的说法,当下的中青年人成长于丰裕经济时代,他们 早已满足了“need”层面的需求,加上受到消费主义文化的影 响,他们追求“want”层面的奢欲,形成了“向外用力的人生。换 句话说就是,当代年轻人责任意识淡薄也有更多对高层次生 活追逐的欲望,他们不再轻易地满足自己。 婚姻礼仪从简可以反映为一种理性化的人情淡漠。随着 村落共同体的不断瓦解,乡土社会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由熟 人社会到半熟人社会再到陌生人社会,亲友、大家庭、村庄都 不再是农民的生活保障,也不再构成年轻人的情感寄托。传统 的封建社会里,家庭维系、运转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女性来实现 的。女性依附于男性,以相夫教子为生活内容。现代女性地位 有所上升,对婚姻有一定自主权,她们更多是出去工作,有一一 定稳定的收入。女性拥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对于家务劳动以 及孩子的培养等都应平等对待。同时,这种要求以及女性择偶 观的改变等对男性造成很大压力,从理性化角度女性对于男 性家庭背景、工作条件等都会有一定要求。 但是,婚姻的这些变革并不能完全摆脱传统观念对人们 的影响,在农村仍然很多重男轻女现象产生。男女差异只要体 现 传统的社会地位和养老尽孝等方面,这些差异的存在都 根源于“从夫居”的传统,因此,如果这一传统消失生男生女的 差异就不复存在,自然也会较少很多男女婚姻中的纠纷,也才 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三、总结 我国婚姻中的诸多问题与我国传统思想有着历时性的联 系,不是短期就能解决的,根源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的根 深蒂固。现代农村婚姻的发展中市场经济以及理性化的影响 很大,当然利弊并存,但这是转型期不可避免的阶段,青年群 体的情感寄托问题需要社会给以重视。同时,一种更加积极、 自由、个性的价值观正在形成,女性家庭地位的上升就是一个 表现,从女性地位角度分析婚姻问题有助于认识中国社会婚 姻变迁趋势,对于提高婚姻家庭素质,稳定社会关系,促进新 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z会,欧阳静.“闪婚闪离”:打工经济背景下的农村婚姻变革典 型研究——基于多省农村调研的讨论【J】.中国青年研究,2012,(1): 56. 【2】周亮红.青年农民工“远亲婚恋”现象的社会学思考【JJ.湘潭师 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f4):187. 作者简介:李蒙蒙(1988一),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华中师 范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