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8
江苏省淮海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 A.窗扉(fēi) .B.上溯(sù) .C.慰藉(jiâ) .
窈窕(yǎo) 颓圮(qǐ) 百舸争流 (gě) ...
脊(jí)骨 召(zhào)唤 铜枝铁干(gàn) ...
沏茶(qī) 惬意(xiá) 鸢飞鱼跃(yuān) ...D.舟楫(jí) 跬步(kuǐ) 句读(dòu) 锲而不舍(qiâ)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 A.怅寥阔,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竿,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C.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D.给每一条河每一坐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倾听使人 ,你将不再囿于一己的狭隘;倾听使人 ,你将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倾听使人 ,你会知道孤独和苦难并非只莅临你的屋檐;倾听使人 ,你会觉察此时此刻有多少大脑飞速运转,有多少巧手翻飞不息。 A.谦虚 安宁 警醒 丰富 B.丰富 谦虚 安宁 警醒 C.警醒 丰富 谦虚 安宁 D.安宁 警醒 丰富 谦虚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B.教师对于学生,尔为尔,我为我,休戚不关,理乱不闻!这样两橛的形势,如何说得到人格感化? ....C.2014年地区冲突不断,这给经济发展带来挑战。不少专家估计全球经济仍将在复杂多变的惊涛骇浪中前行,欧....债危机仍将困扰全球经济。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气,还可附庸风雅。”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 A.有人说,食指是中国当代新诗第一人;有人说,食指是中国朦胧体诗歌的创始人;更有人不乏敬仰地把诗人食指称为一代诗魂。 B.舒婷常常以女性的直觉通过展示骚动的灵魂来映照客观世界,在朦胧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既有深刻的哲理,又富有思辨力量。 C.《断章》只有短短4行,却试图用简明的意象阐释道理的深刻。诗人通过对“风景”的刹那间的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 D.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焕发新的共鸣。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一项是 ( ▲ )
(1)在众多的杰出人物中,能集文治和武力于一身, ① ,既继承又开拓,踣而屡起,挽狂澜于既倒, ② ,改变国家面貌、民族命运的人,无疑是罕见的巨人、伟人。
(2)命运,其实是最公平的。它遵循一条鲜为人知的补偿法则,它青睐不断拼搏的强者, ③ ,收获也最多。
闰土教育祝您成功 第 1 页 共 8 页
A.①将理论与实践融合 B.①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 C.①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
②扶将倾之大厦 ②扶大厦之将倾 ②扶将倾之大厦
③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知人善教,提分高效
③让生活中失去太多的强者 ③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D.①将理论与实践融合 ②扶大厦之将倾 ③生活让强者失去太多
7.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 ) 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
8.下列各组对话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
A. 喇叭里传出了电工收电费的通知:各位村民注意了,明天交电费,晚六点以前要是交不清,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B.“这算得了什么,以后要是再有困难,可以继续到府上来找我。”孙大款慷慨地说。
C. 王老师捧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医生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如此盛情,却之不恭,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马医生脸上堆满了笑容。
D.小赵指着菜农钱大爷的蔬菜摊问:“大爷,您那黄瓜多少人民币1千克?”
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 A.他们没有时间考虑将来有了孩子怎么办?长期租房和没有北京户口的艰难现实,让北漂族真切体会到了究竟什么才是“累”?
B.据说当时外面的人想寄信给当地人,会先到油漆店查询色彩名称,然后在信上写明:南非开普敦波卡普马来区阳光橙色主人收,即可。
C.“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体恤农民的心理感受,为他们保留一处精神田园,让农民心有所依,情有所寄。
D.俞天任,旅日工程师,网名“冰冷雨天”。他的最新作品《谁在统治着日本》,对日本高级公务员制度的由来,发展以及利弊做了详细的介绍。
1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劝学》中“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的“河”的意思是一般的河流。
B.韩愈字退之,河南人,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C.《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著作。 D.初唐后期,诗坛出现“初唐四杰”,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荀子《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
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闰土教育祝您成功 第 2 页 共 8 页
知人善教,提分高效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3分)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明白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道理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卑:卑鄙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 惑:糊涂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吾尝跂而望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其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或师焉,或不焉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分) 译: ▲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4分) 译: ▲ (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3分) 译: ▲ 14.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多处运用对比论证方法,批判当时社会“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请分条概括。(4分)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释:严武(726年—765年):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 ▲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闰土教育祝您成功 第 3 页 共 8 页
知人善教,提分高效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 (陶渊明《桃花源记》) (5)故木受绳则直, ▲ 。(《荀子·劝学》)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7)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8)师者, ▲ 。(韩愈《师说》) (9)吾师道也, ▲ 。(韩愈《师说》) (10)闻道有先后, ▲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五、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7—20题。 期 待 师 陀 在这条街上,我忽然想起徐立刚的父亲徐大爷同徐立刚的母亲徐大娘了。徐立刚是我少时的游伴,据说早已在外面一个无人知道的地方被杀了。 我站在他们家门前想敲门。好几回我伸出手又缩回来,忍不住去看街上。云霞的反光更淡下去;猪仍旧在寻觅食物;孩子早已跑过;卖煤油的木鱼声越来越急,越响越远。街上没有人了。 “砰,砰”终于我敲门,随后,一阵更深的静寂。门闩响着,门呻吟着开了。步履艰难的两位老人出现在门前。 “哦,马叔敖,真的是你吗?”两个老人同时喊,“进来,进来,别站在外面。你怎么不先捎个信来?”我没有办法说明他们多快活。他们说着同时奔出来,鸡被惊吓得满院子跑,他们也顾不得管了。 我们全坐下来。 “听说你也一直没在家,这些年你都在什么地方?你看见过立刚没有?接到过他的信没有?”她的老眼游疑不定地转动着,随即加上一句。说着她站起来,一件别的事情分明又引动她了。 “你又……”徐大爷可怜地瞧着他的老伴,从他的神色上,又很容易看出他在向她乞求。 徐大娘干脆回答他:“你别管。又不是你一个人认得字。” “可你这是干什么呀?你这是?”在绝望中,老头子的声音差不多变成了呜咽。现在我仔细地观察徐大爷,徐大爷也老得多了,比起徐大娘,我要说他更老了。他的眼睛也就更加下陷,在昏暗中看去像两个洞;头发更少更白,皱纹同样在他脸上生了根,可是比他的老伴徐大娘更瘦,更干枯,更惨淡;衣服是破旧的,要不是徐大娘催逼,穿上后决不会想到换的;纽扣——自然是早晨忘记了,上面的两颗他没有扣上。精神上的负担给人的影响有多大呀,徐大爷在我对面几乎始终没有做声,眼睛茫然向空中瞅着,慢吞吞地吸着烟。烟早就灭了,可是他并没有注意。
徐大娘可不理他,一直朝里边去了。一会儿,徐大娘回到网凳上,手里拿个布包,一个一层一层用布严密包起来的包裹。“这是立刚的信。”她说,一面把布包打开。
徐大娘小心翼翼地将布包打开,剥开一层又是一层。最后有几封被弄污、被摸破的旧信从里头露出来了,人们很容易看出好几年来她都谨慎地保存着,郑重地锁在柜子里,每遇见识字的她就拿出来,它们曾经被无数的手摸过,无数次被打开过。
闰土教育祝您成功 第 4 页 共 8 页
知人善教,提分高效
“你看这一封,”她从其中拣出一封顶龌龊的。“他怎么说?”
我忍着苦痛把信接过来。这一封是从一个煤矿上寄来的,虽然我很不情愿,也只得存着为了满足一个孩子的心情从信封里抽出信纸,慢慢地读着,生怕漏了一个字……
这些信的内容徐大娘大概早已记熟了,只要看信封上的记号她就准知道里面说什么了,但是她的老眼仍旧毫不转瞬地盯着我,留心听每一个字,好像要把它们捉住。很可能,这些字在她听去一遍比一遍新鲜。
于是第二封,从湖北一所监狱里寄来的。
“好几年前,”她叹息说,“他蓦地写了这封信,叫家里给他兑钱。” 第三封,最后的没有发信地址的一封——
我念着,手不住地抖着,这简直就是一封……,唉……
“他为什么说不回来了呢?”徐大娘怀疑地问我,“一千个好不如一个好,外面再好总没有家里好。” 大家都不做声。她的目光转到别处,望着空中,泪源源滚到老皱的脸上来。她哽咽着,颤巍巍地举起手去擦眼泪。
难言的悲恸,强迫我走开。我的眼睛转向旁边,看见桌子在我进来之前已经抹光,桌面上整齐地摆着四双筷子,先前我没有注意。这当然不是给我摆的。
“你们有客吗,徐大爷?”我低声问,打算作为告辞的理由。 徐大爷始终沉浸在他自己的哀愁中,不可知的思想中,或幻梦中。 “没有,没有客。”
老人抬起头来懵懂地瞅着我,后来终于明白我的意思,翘翘下巴指着筷子,用几乎听不见的干哑声音说:“那一双是我外甥女的,她来住几天。这一双是……是她给他放的。”
请想想两个老人的惊慌吧,当我终于硬着头皮站起来向他们告辞的时候。
天不知几时黑下来了。我穿过天井,热泪突然滚到脸上,两个老人从后面追上来,直把我送出大门。 两个老人继续留在门口,许久许久,他们中间的一个——徐大爷在暗中叹了口气;他们中间的另一个——徐大娘说城门这时候大概落了锁了。
一九四一年十月四日
(选自《果园城记》,有删改)
17.文中画线的句子所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其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
18.“他们中间的一个——徐大爷在暗中叹了口气;他们中间的另一个——徐大娘说城门这时候大概落了锁了。”这句话体现了徐大爷和徐大娘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
▲ 19.本文题为“期待”,如何理解其内涵?有什么作用?(6分)
▲
20.有人说,师陀的小说单纯而又复杂。请结合这篇小说的环境、人物、情节分别探究这句话的具体内涵。(6分) ▲
闰土教育祝您成功 第 5 页 共 8 页
六、作文(70分)
知人善教,提分高效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些人,或亲人,或同学,或对手……有一些物,或书籍,或用具,或爱物……常与我们一路同行,相伴相随。不经意间,给予我们以鼓励,以智慧,以力量……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以“同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淮海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参
1、 D(颓圮pǐ、脊骨jǐ、惬意qiâ) 2、 C(寥廓,笔杆,一座山)
3、B(“狭隘”与“丰富”相对,“谦虚”与“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相对,根据后文的语境用排除法能够快速地确定答案为B。) 4、D
5、A(B结构混乱,第二分句偷换主语,应加上“她的诗歌”;C语序不当,应为“深刻的道理”;D搭配不当,应为“唤起新的共鸣”。)
闰土教育祝您成功 第 6 页 共 8 页
知人善教,提分高效
6、B(第(1)句根据短语结构对仗的特点,即可确定选项;③句中横线前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命运”,其后分句主语是“强者”,之间最好用一个兼语句,使前后两个句子勾联起来。 7、A
8、C(A.语气凶悍,态度恶劣 B.“府上”是敬词,应用谦词 D.误用书面语,该用口语)
9、C (A.问句做宾语,故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B.冒号管不到句末,可改为逗号;D.“由来”后面并列词语做介词宾语,逗号改为顿号。) 10、A(“而绝江河”中的“河”指黄河。) 11、C(“卑”指低下,“位卑”即地位低。) 12、D(“焉”都是语气词。)
13.(1)君子的秉性与一般人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生”“异”“假”各1分)(2)圣人成为圣人,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自这吧?“之所以”“为”“其”各1分,语句通顺1分) (3)我赞扬他能履行古人从师之道,写了这篇《师说》来赠送给他。(“嘉”“古道”“贻”各1分) 14.①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②今之众人和他们的孩子。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 15.(1)夜晚秋风吹入汉关,西山上寒云笼罩冷月高挂。(1分)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2分)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1分)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2分)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2分)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2分)
16、(1)学而不思则罔。(2)陟罚臧否。(3)山岛竦峙。(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金就砺则利。(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8)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9)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0)术业有专攻。
17、特点:幽暗、寂静、荒凉,没有生机。(1分)作用:奠定了全文凄清悲凉的情感基调;暗示两位老人悲剧命运。(3分)
18、①徐大爷明知儿子已死,对生活近乎绝望,但把这份痛苦深深掩埋在自己的心里,欺骗着老伴,让老伴带着期待的念头活着。②徐大娘天天担心城门落锁以致儿子回来不能立即回家,可以看到她每时每刻都在期盼孩子回家的复杂心理。
19、“期待”有这样几层含义:徐大娘期待知道立刚的下落,期待孩子早日回家;徐大爷期待徐大娘不要再纠结于弄清孩子的下落,期待“我”不要言明实情,对老伴一直“欺待”;“我”期待两个老人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 作用:“期待”是两位老人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二老痛失爱子精神孤愁的悲惨命运;“期待”与“欺待”制造波澜,推动着小说情节发展;“期待”中体现母爱的伟大与深沉,“欺待”中表现了逆境中互相关怀的温馨与人性的善良。 20、①自然环境比较简约,小城街上幽暗寂静,但是这寂静的环境渲染出凄清悲凉的氛围,暗示了人物悲惨的命运; ②小说人物看似只有三个:“我”、徐大娘和徐大爷,暗线中尚未正面出场的人物徐立刚至关重要,是期待的焦点,他的牺牲控诉着这个黑暗的社会。
③小说情节看似单一而平淡但却感受到一段辛酸而又复杂的情感:一对老夫妻对已身亡孩子的绝望的等待,徐大爷知情却隐瞒,徐大娘不知情而期盼。作者将等不到求不得的痛苦、死的悲哀和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交织在一起,凸显了作者人性的善良与互相关怀的温馨。
闰土教育祝您成功 第 7 页 共 8 页
21、作文
知人善教,提分高效
闰土教育祝您成功 第 8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