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游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语言的标记性与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的关系研究_黄瑞红

语言的标记性与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的关系研究_黄瑞红

来源:尔游网
第25卷 第1期2010年2月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Luoyang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Vol125 No11Feb12010

语言的标记性与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的关系研究

黄 瑞 红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摘 要:母语迁移是二语习得研究中根本性的问题。语言的标记性是制约母语迁移的重要因素,为研究母语迁移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较好地解释了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困难和迁移错误产生的原因。从标记性的涵义和标记性的判别标准入手,阐述了语言的标记性与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的关系,并结合英汉两种语言的标记性差异,探讨了语言的标记性对英汉二语教学的启示。关键词:标记性;母语迁移;二语习得DOI:1013969/.jissn11674-5035120101011004

中图分类号:H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5035(2010)01-0012-05

在二语习得研究中,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是众多语言学家及心理语言学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母语和二语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对二语习得所造成的影响被称为母语迁移(L1Transfer)。母语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当母语(L1)规则与目标语(L2)规则相同时,迁移多为积极的,即正迁移;而当L1与L2之间出现差异时,迁移多为消极的,即负迁移。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二语习得领域经历了以对比分析假设(ContrastiveAnalysisHypothesis)为主导理论模式和中介语假设(Inter-languageHypothesis)为主导理论模式的两个历史阶段

[1]

母语规则的可迁移性紧密联系,为母语迁移提供了合理的解释。本文从标记性的涵义入手,阐述了语言的标记性与母语迁移的关系,并结合英汉两种语言的标记性差异,探讨了语言的标记性对英汉二语教学的启示。

1语言的标记性

语言的标记性是20世纪30年代由布拉格学派首先提出的,距今已经历了70多年的发展。语言的标记性的核心是标记概念,它是指语言中的一种对立和不对称现象,即两个对立的语言成分中具有某一区别性特征的是有标记的(marked),缺少这一区别性特征的为无标记的(unmarked)。例如,就英语名词的/数0这一语法范畴而言,复数形式是有标记的,一般要加-s这一标记,如boys,单数形式则是无标记的,不加-s。概括地讲,在/数0这一范畴内,复数是有标记项,单数是无标记项

[2]

。对比分析假设理论过分夸大母语对目标语

学习的负面影响,二语习得过程几乎被看作是克服母语负迁移的过程。而早期中介语假设则过分轻视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认为语言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地位微不足道。发展到现在,对母语是否会影响二语习得已经不再存有异议,分歧的重点是母语在什么情况下,如何影响二语习得,即母语迁移受哪些因素的制约。随着标记性(Markedness)理论的提出和发展,语言的标记性被认为是制约母语迁移的重要因素,它把母语和二语的标记性关系与

收稿日期:2009-05-30

作者简介:黄瑞红(1969-),女,浙江瑞安人,副教授,主要从

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09年度(高校)研究课题

/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与语言标记理论的实证研究0(编号:SCG143)研究成果之一.

111标记性的涵义

标记性的基本涵义是:在语言中,相对于有标记成分而言,无标记成分更为基本,更为自然,更为常用。然而,在不同的语言学流派中,标记性的涵义却不尽相同。

(1)布拉格学派

布拉格学派认为,在两个对立的语言成分中具有某一(区别性)特征的成分是有标记的,缺少某一(区别性)特征的成分是无标记的。例如在第1期黄瑞红:语言的标记性与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的关系研究13

/t/和/d/这两个对立的音素中,前者是无标记的,因为/t/没有浊音,而后者则因为有浊音而成为有标记。根据Crof,t布拉格学派的标记理论是绝对的二分模式,即某一语言成分要么为有标记,要么为无标记

[3]

112标记性的判别标准

自标记性理论提出以来,对于语言成分的有/无标记的判别标准不一。语言类型学的创始人Greenberg曾于1966年提出13条标准,其中5条是音位标准,是形态句法标准

[3]

(2)语言类型学

语言类型学(LanguageTypology)研究始于Greenberg,目的是通过对具体语言现象进行跨语言比较,寻找人类语言之间的联系和普遍性特征。人们可以运用类型普遍性判断出哪些语言特征是有标记的,哪些是无标记的。类型普遍理论得出的结论是:出于大多数语言中的特征是无标记的;出于少数语言中的特征是有标记的

[4]

;Chomsky的标

准是从母语习得的角度确定某一规则是否有标记:无标记规则(通常是属于核心语法规则)习得时不需要或很少需要证据,而有标记规则(通常是属于边缘语法规则)习得时则需要大量的证据Goodluck

[6]

[5]

;

和Thornborrow等人

[7]

还试图将语言的

规范程度作为判断有无标记的标准:遵循语言规范的为无标记项,偏离语言规范的为有标记项。Given提出了区分有/无标记的三条标准:¹结构复杂性)))有标记项比无标记项的结构更复杂;º频率分布)))有标记项出现频率比无标记项低;»认知复杂性)))有标记项对思维努力程度和注意力集中的要求更复杂。

总的说来,无标记的成分比有标记的成分/更基本、更自然、出现的频率更高0

[9]

[8]

。类型学中的标记性

建立在跨语言的比较分析之上,所以标记概念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绝对概念,而是一个相对概念。以/数0这一范畴为例,类型学的研究发现:大多数语言有/单数0和/复数0,不少语言还有/双数0(dual)和/三数0(trial),一些语言甚至还有/少数0ness):

单数<复数<双数<三数/少数(/<0表示/标记程度小于0)

(3)普遍语法

普遍语法(UniversalGrammar)主要是由Chom-sky提出来的。他认为不管操什么语言,每个成人的语法都可用这种理论描述。普遍语法区分了语言规则的/核心0(core)和/外围0(periphery)部分。核心规则是语言的普遍规则,无标记;而外围规则是语言的具体规则,有标记。从核心到外围存在着一个标记性变化的连续体。核心规则反映了所有语言共有的特征,如基本语序,受普遍语法的制约。外围规则为特定语言所独有,不受普遍语法的制约,它反映某种语言发展的沉淀以及特有的形态,如某种语言中的词汇、固定搭配及习惯用法等,例如英语中/themore,themore,0结构,这在某些语言中就没有。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一门语言都是由有标记成分和无标记成分构成的。基于普遍语法的标记性不同于布拉格学派和语言类型学的标记性,前者被视为是人(尤其是儿童)所固有的,而后者是外在的,只存在于现有的人类语言之中。(paucal),这样/数0这一语法范

畴就构成了一个/标记等级0(hierarchyofmarked-

。例如,结构

复杂的相对结构简单的是有标记的;使用频率低的相对使用频率高的是有标记的;复数名词相对于单数名词是有标记的;有形态变化的动词相对于没有形态变化的动词是有标记的;疑问句相对于陈述句是有标记的,等等。

2语言的标记性与母语迁移的关系

语言的标记性可以较好地回答为什么有些母语与外语的差异会造成学习上的困难,而另一些不会。最先从语言的标记性角度研究母语迁移现象的是Eckman、Kellerman、Zobl等人。

211母语中的无标记项是否会被迁移

已经有许多研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Eckman

[10]

提出了/标记性差异假说0(Markedness

DifferentialHypothesis),认为可以通过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标记性差异(而不仅仅是语言差异)的比较,预测二语学习者的困难区域。该假说的具体内容如下:¹二语难学的部分是那些既不同于母语,标记性又比母语强的地方;º二语标记性比母语强的地方,其相对难度与标记的相对程度一致;»二语与母语不同的地方,但标记性不比母语强的,学起来不会很难。标记性差异假说说明了 14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

标记性差异与语言差异互动,共同决定母语迁移何时发生,何时不发生。当母语结构无标记,而对应的目的语结构有标记时,就可能发生迁移;反之,当母语结构有标记,而对应的目的语结构无标记时,迁移的可能性很小。也就是说,母语迁移的条件之一是二语规则或现象的标记性。

James

[11]

词在二语中的对应语视为/acolor0,而不是/de-pression0或/jazz0的意思,因为/蓝色0是/blue0的本义,即典型或无标记语义。又如学习者很少迁移语义不甚/透明0的成语、委婉语、比喻等,因为直觉告诉他们这些母语形式不适合迁移

[13]

[14]

的研究表明,母语中的无标记项会被Zobl的研究表明,母语有标记形式不会发生

迁移。James对英国人学习第二语言葡萄牙语时会犯误加主语的错误进行了研究,认为葡萄牙语是/无主语语言0,而英语是/有主语语言0。James认为,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看,无主语现象是有标记的,有主语现象是无标记的。所以,英国人学习葡萄牙语时就会感到困难,从而迁移母语中无标记的有主语项。

寮非认为,当相应的目标语内容是有标记时,母语中的无标记项会被迁移。如英语的SVO(S主语,V谓语动词,O宾语)句型是最常见的,因此是无标记的,而汉语的OSV句型相对较少,是有标记的。英美人在理解汉语OSV结构(有标记)的句子时,习惯按英语SVO结构(无标记)来理解这些句子,结果总是出错

[9]

迁移。他对以法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使用/Howmany,0结构的情况进行了研究。法语中允许抽离(extract)被/combien0所修饰的名词短语:

¹Combiendcorangesvoulez-vous?ºCombienvoulez-vousdcoranges?上面两句都是语法正确的句子,

¹句内的

/dcoranges0在º句中可以被抽离到词末,而表达的意义不变。Zobl认为这种可抽离性(extraction)是有标记的,但在英语中却不允许这样的抽离,因此英语中的/Howmany,0结构具有非抽离性(non-extraction),即为无标记的,如:

»Howmanyorangesdoyouwan?t¼Howmanydoyouwantoranges?

»句的表达是正确的,而¼句中/oranges0的位置在英语中是不允许的。Zobl的研究显示,以法语为母语的英语初学者明显倾向于在英语中使用非抽离形式(无标记规则),这说明他们并没有迁移法语中的可抽离形式(有标记规则)。

Ellis将语言的标记性和母语迁移的关系归纳如表1所示。

表1 标记性和母语迁移的关系母语L1无标记无标记有标记有标记

目标语L2中介语IL无标记有标记无标记有标记

无标记无标记无标记无标记

[4]

212母语中的有标记项是否会被迁移

众研究者的意见不一。Kellerman

[12]

指出,学

习者的迁移错误呈/U0型发展趋势,即学习者学习初期会迁移母语中的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但是有标记项的迁移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减少。

Kellerman认为,要真正了解母语是如何影响二语习得的,仅仅考察语言本身的特点是不够的,还必须考察学习者是如何将母语与目标语联系起来的,因为迁移过程也是学习者对母语形式和功能可以何种形式在目标语中出现做出判断的过程。因此,他提出了典型理论的假说:学习者对母语结构有一种直觉,这种直觉告诉他们一些结构具有潜在的可迁移性,而另一些则不可迁移;这种直觉影响他们实际迁移的语言形式。

Kellerman认为,学习者对母语的语义空间(同范畴内各语义的典型性的变化幅度)的直觉可用来预测母语形式的可迁移性,并且这种直觉不随学习者二语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变化而变化;二语学习者不迁移非典型或有标记的母语形式和语义,如,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更趋向于把/blue0一 从上表可以推断:当母语无标记,目标语也无标记,中介语自然无标记;当母语无标记而目标语有标记,就会出现明显的迁移;当母语有标记,无论目标语有无标记,都不会产生母语向目标语的迁移现象。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Ellis的归纳也未必精确,或许下面的说法更好一些:母语的语言规则或现象是无标记的时候,容易发生语言迁移,而当母语的语言规则或现象为有标记时,迁移现象就不容第1期黄瑞红:语言的标记性与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的关系研究15

易发生,但并非不可能。

总之,语言的标记性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对比分析假说的不足,解释了对比分析不能回答的问题,如/为什么有些L1和L2之间的差异会造成学习上的困难,而有些差异则不会?0通过语言的标记性可以推断语言习得顺序:具有普遍性的语法规则或显示出较强普遍规律的语法都较早或较易被掌握。语言的标记性为研究母语迁移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它运用语言共同性理论来分析总结第二语言习得的规律,较好地解释了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困难和迁移错误产生的原因。

构保持了原样。

我们再比较英语句子:

»真实性条件句:Ifyouhelpme,Icllhelpyou.(如果你帮我,我就帮你。)

¼非真实性条件句:Ifhewereherenow,hewouldtelluswhattodo.(假设他现在在这里,他一定会告诉我们该做什么。)

同真实性条件句相比,英语的非真实性条件句具有整体上的形态变化,这对于缺乏形态的汉语来说变化相当大。

通过比较可以得出结论:英语的非真实性条件句比汉语的对应结构的标记性要大,它将成为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学习英语的一道难题。

3语言的标记性对英汉二语教学的

启示

311重视汉语与目标语的标记性差异研究

迄今国内针对汉语迁移的研究大多没有摆脱对比分析假说的影响,多着眼于汉语与目标语的异同性的对比,并由此预测中国学生外语学习的难点和错误,而极少有人将语言差异与标记性差异结合起来考虑,不仅从语言学,而且从认知学的角度考察汉语对二语学习产生的影响。事实上,汉语与英语等目标语在词汇、句法、语义等层面均存在着标记性差异。

从词汇的角度看,汉语/国家0一词标记程度低,使用范围广,相当于英语的/country(突出地理位置)、state(强调国家政体)、nation(侧重于民族性)0三个词。因此相对于汉语/国家0一词,英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范围,标记程度高,中国学生在用英语表达这一概念时往往容易出错。

以句法为例,英语的非真实性条件句是条件句的特殊形式,结构复杂,使用受限较多,属于有标记的语法结构,而汉语的非真实性条件句在结构方面与真实性条件句没有两样,标记程度较低。我们首先对汉语句子进行比较。如:

¹要是天气好,我们就坐飞机去。(真实性条件句)

º要是我们坐飞机去就好了。(非真实性条件句)

同真实性条件句相比,汉语非真实性条件句有三个地方的变化:除去了逗号,副词/就0有移位,词尾加上了语气助词/了0。而句子的基本结312认识母语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母语迁移是二语习得研究中根本性的问题。在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学习者由于不熟悉目标语语法规则,常会将母语的内容迁移到目标语。如汉语说:

/他起床已半小时了。0中国学生由于受到汉

/Hehasgotupfor

语/已经0的影响,常会译成:

halfanhour0。而在英语中,短暂动词/getup0在现在完成时态中是不能与表示持续时间的状语连用的。一些学习者则把目标语的某些规则错误地推广应用或过度概括,从而创造出一些目标语中没有的结构变体。例如,学习者在学习了过去时动词加/ed0的用法后,会说/Hecomedtoseemeyester-day0。

由于存在以上诸多方面母语迁移现象,在教学中科学地运用迁移规律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且必要。英语教师要充分重视母语对英语习得的负迁移,从对比分析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困难,利用已有知识,逐步减少母语的负迁移,实现向英语思维的过渡。

313利用语言的标记性进行第二语言教学

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是以英语为目标语,不断调整、重组和建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母语的影响必然存在,英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情况,了解学生对英语中有标记的形式和规则的掌握情况,发现其学习困难,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适时地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地增加有标记形式的语言输入。

语言的标记性通过分析母语与目标语的有无标 16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

记性来判断母语是否向目标语迁移,以及目标语的标记程度的强弱,并且得出结论:无标记的语言形式要比有标记的语言形式更易习得,标记性弱的语言形式要比标记性强的语言形式更易习得。因此,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依据语言的标记性,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它有无标记或者是它的标记性的强弱,从而对学生有重点的、有目的地进行第二语言教学。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沈家煊.类型学中的标记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7,(1).

[3]CroftW.TypologyandUniversals[M].Lond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0.

[4]EllisR.TheStudyof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

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4.

[5]唐承贤.标记理论探析[J].外语研究,2003,(4).[6]GoodluckH.LanguageAcquisition:AlinguisticIntroduc-tion[M].Oxford:Blackwel,l1991.

[7]ThornborrowJ.PatternsinLanguage:StylisticsforStudents

ofLanguageandLiterature[M].London:Routledge,1998.[8]GivenT.FualismandGrammar[M].Amsterdam:John

BenjaminsPublishingCompany,1995.

[9]寮非.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分析[J].外语教学

与研究,1998,(2).

[10]EckmanF.MarkennessandtheContrastiveAnalysisHy-pothesis[J].LanguageLearning,1977,(27).

[11]JamesC.ErrorsinLanguageLearningandUse:Exploring

ErrorAnalysis[M].Harlow,Essex:Longman,1998.[12]KellermanE.TowardsACharacterizationoftheStrategies

ofTransferinSecondLanguageLearning[J].guageStudiesBulletin,1977,(2).

[13]KellermanE.NowYouDonct[A].GassS&SelinkerL.

LanguageTransferinLanguageLearning[C].Rowley,Massachusetts:NewburyHouse,1983.

[14]ZoblH.Cross-languageGeneralizationsandtheContras-tiveDimensionsoftheInterlanguageHypothesis[M].Edinburgh:EdinburghUniversityPress,1984.[15]EllisR.

Understanding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

[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86.

Interlan-

4结 语

语言的标记性从其提出到逐步完善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而以标记性为基础的母语迁移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母语何时向目的语迁移,何时不迁移的问题,无疑为二语习得研究开创了新的视角。语言的标记性指明了并不是所有的差异都会造成学习者的困难,预测了母语迁移可能出现的区域和困难出现的相对程度。但同时也应当指出,标记性的母语迁移观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由于语言的标记性对母语迁移的解释必须依赖对标记性的准确判定,而理论界在标记性的判断标准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分歧,这可能会降低语言的标记性对母语迁移的解释力。此外,语言的标记性只是制约母语迁移的因素之一,语言的具体特定、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都会对母语迁移产生影响。语言的标记性如何同这些其他因素融合,形成制约母语迁移的合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回顾、反思和研究

StudyonRelationshipBetweenMarkednessandL1Transfer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

HUANGRu-ihong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ZhejiangRadio&TVUniversity,Hangzhou310012,China)

Abstrac:tL1transferisthefundamentalissueinthestudyof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arkedness,asthemportantconstraintonL1transferi,servesasthetheoreticalbasisforthestudyofL1transfer.Alsomarkednessbetterexplainsthedifficult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andaccountsforthereasonsofL1transfermistakes.Viewedfromthemeaningsandstandardsofmarkedness,thepaperexpoundstherelationshipbetweenmarkednessandL1transfer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andthendiscussestheeffectsofmarkednessonL2teachingbymeansofanalyzingthemarkednessdifferencesbetweenChineseandEnglish.Keywords:markedness;L1transfer;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

(责任编辑 王治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