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研究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新时代强军思想视角下高校国防教育创新策略研究湖北工程学院 周贝,王敏
摘要:高校国防教育是全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强军思想的重要举措。新时代,推进高校国防教育创新发展,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强军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深入贯彻“一个强军思想”。从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国防教育顶层设计、抓好关键环节等方面加以研究探索,努力走出一条高校国防教育的新路子。关键词:新时代;强军思想;国防教育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对大学生国防教育、大学生征兵和退役大学生培养等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军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构成,是新时期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时代背景[1]。当代大学生作为全防教育的重点对象,肩负着维护国权安全利益和改革强军的重任,理应成为实现、强军梦的积极践行者。在新时代强军梦背景下,高校探索建立大学生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既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要求,也是推进国防和现代化改革和增强全防意识的迫切需要。一、**强军思想视角下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一)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有效途径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上都存在互通性,两者可以相互借鉴。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四有”青年,注重强化大学生的爱党、爱国、爱军热情。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大学生树立维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军事技能训练、开设军事理论课、组织国防教育实践活动等,这些教育形式将从不同的维度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加深与我们大学生息息相关的价值认同。(二)高校国防教育是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民族精神根植于民族文化,是推动一个民族存续和发展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需要不断汲取民族精神的力量。国防教育是培育和弘扬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国防教育是国家为了强化公民的国防观念和国防能力,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而进行的社会活动[2]。而强烈的国防意识是强大国防的精神根基,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可见国防教育的教育目标与民族精神教育内涵存在内在的一致性。在国防教育内容上,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284·
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和开展国防教育都围绕着爱国主义为中心,两者同根同源,相辅相成。(三)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是实现强军梦的必然选择习总强调“我们的是人民,我们的国防是全防。我们要加强全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3]“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4]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青年一代一定会是维护与社会稳定的主力军。国防教育是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国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有利于培育青年学生国防素质,对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和国防动员建设,充分发挥好高校国防教育在全防教育中的桥头堡作用意义重大。二、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存在的挑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各大高校围绕国防教育工作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极大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国防素质,为国防建设培养了坚实的高素质人才储备。但在实际的国防教育开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理念认识有偏差、机制不健全、课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一)重理论灌输轻精神培养,国防教育理念认识有偏差培养大学生国防观念、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主要依托高校国防教育。国防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开展成效。近年来部分高等院校在国防教育工作理念认识上存在偏差。首先,从重要性认识上看,长期的和平环境使人们逐渐丧失了必要的国防观念和尚武精神,部分高校甚至简单将开展军事训练作为国防教育的全部内容,以国防技能教育代替爱国主义养成教育。其次,从国防教育目的性上看,一些高校只注重国防知识普及,甚至有填鸭式理论灌输的倾向,缺乏对学生国防情感的触动,教育实效大打折扣。最后,从国防教育理念上看,部分高校国防观念偏位,对**强军思想认识不足,对全防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握不准,偏离强军梦的时代主题。(二)重工作谋划轻协同融合,国防教育机制不健全国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繁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调配多方力量协同参与。当前,普通高校存在“唯考研率”“拼就业率”等不良观念,对待国防教育工作只注重部署谋划,在协同落实上下功夫较少,忽视了国防教育在党和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另外,在实际工作中不少高校没有成立专门的军事科学研究室(部),这给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合国防教育带来现实的障碍,对推进大学生将爱国之心转化为报国之行造成不利影响。同时,高校国防教育在落实全员全程育人上还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高校内部各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抓国防教育只是停留在嘴上、文件上,组织协调机制不健全;高校与地方、军分区之间的合作联系不紧密,国防教育覆盖面不广,未能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三)重教育管理轻教学目标,国防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19年版)明确规定军事课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开设军事理论课要以培养大学生国防意识、提升学生国防观念和军事素养为重点。现阶段我国高校军事课教学的主要方式是“军事理论课讲授+军事训练+军事知识讲座”的模式,这一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课程目标不明确,军事课吸引力不强等现实问题。首先,多数高校并没有把军事课列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军事理论课教师不能从战略的高度引导学生认识军事课的重要地位,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目标缺位,严重影响了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另外,高校在开展学生军训过程中,更多从培养大学生遵规守纪意识的角度来进行教育管理,而没有把重点放在树立学生国防意识和练就过硬军事素养上面;短时间的军训实践也很难长效感染和鼓舞学生学习军人的优良作风,塑造大学生家国情怀,这就使得军事训练未能发挥出综合育人功能。三、高校国防教育的创新策略高校国防教育必须遵循**强军思想、党的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和总体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学术与研究
建设,发挥理论创新对实践的引领作用。第一,扎实推进新生军事训练科目的规范化建设。学生军训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实施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基本途径。新形势下,扎实做好学生军训工作就要在承训挑选政治素质好、理底深、组训能力强的教官,协助学校开展军事训练课程的教学,并指派熟悉新生军训工作、热爱学生工作的军训政治指导员全程跟随学生参训。加强学生军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军事机关和高校要完善学生军训工作的机构建设,成立军训工作领导小组,整合资源、密切开展协作,推动学生军训工作深入健康发展。第二,突出军事理论教学在国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推进军事理论课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教材和师资队伍规范化建设,着力探索“课堂教育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国防教育”的“三位一体”国防教育教学体系。不断充实高校军事理论课师资库,打造以校内专职教师为主,校外军事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为辅的师资队伍,外聘专家主要以院校所在地的军事机关或军事院校教导员组成,构建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有效提升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三)重点把握“三个主要环节”,突出问题导向,抓好国防教育团队协同创新一是要加强系统管理,提升整体协作能力。高校国防教育是一项由、高校、、家庭和社会等多主体组成的复杂系统工程,在实际工作中各教育主体要通过协作实现齐抓共管的整体效应。高校要落实全员育人理念,把国防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规划,成立学工部(武装部)主导,下属各二级学院协同配合,宣传部和团委共同参与的国防教育领导,明确人员安排,落实工作任务,构建国防教育育人共同体。畅通与地方的联系渠道,邀请驻地官兵广泛开展国防教育进校园活动,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和在校师生的全防意识。充分发挥入伍学生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评选表彰心系国防“光荣家庭”,积极推进国举了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为之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为线上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以及未来教学改革的方向提供有益参考。参考文献自觉在教育理念、内容、方式、举措上主动适应新时代特点要求,大力推进国防教育改革创新,更好地发挥铸魂育人的功能作用。(一)深入贯彻“一个强军思想”,切实发挥国防教育在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高等院校只有形成统一的国防教育理念,才能有效发挥国防教育强化全防意识、培塑民族精神的作用,在实现强军梦的征程中刮起青春风暴、展现青春力量。**强军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军事篇”,深刻阐述了现代国防和建设的重大时代课题,是高校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的科学指南。第一,深入学习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重点突出“立德树人”教育的关键环节。高校要深入学强军思想,作为国防教育的理论指导和根本遵循。重点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自觉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中华民族的光荣事业中,融入“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着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营造爱军拥军氛围、延续红色基因血脉和坚定崇高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树爱国之志,践爱国之行,以深厚的家国情怀奋进新时代。第二,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挑起新时代铸魂育人的使命担当。高校要紧紧对标习重要指示精神,把铸魂育人作为国防教育的职责使命和首要任务,为强军事业提供有力人才支持。深入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切实抓好主题教育和经常性思想教育,邀请专家教授“走进来”,宣讲改革强军伟大成就和新时代军人典型风采,用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组织教师代表、学生骨干“走出去”,赴井冈山探寻红色足迹,去延安重走抗战路,到西柏坡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在缅怀先烈中淬炼党性、净化心灵。(二)精心种好“两块‘责任田’”,优化顶层设计,扎实推进军事课课程建设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教书育人,教是过程,育是目的,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就要做好分内事,抓好学生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程的“责任田”(上接第278页)2.与家长沟通,建立良好的学习条件良好的网络环境是线上教学模式运行的有力保障。教师们应与家长多沟通,明确线上学习的重要性,传达学生的学习计划,让家长也参与到线上教学中来,这样才能得到家长的支撑,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学习条件。四、结语防教育向家庭延伸,树起全民拥军的鲜明导向和社会风尚。二是要注重考核评价,确保工作落到实处。高校抓好高校国防教育应注重把握好督查考核这个关键环节,细化学校国防教育考核评估指标,坚持把国防教育工作列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将工作成效作为衡量单位领导班子实绩的重要依据。定期对学校征兵工作、国防教育宣传和军事理论教学工作进行检查通报和考核评估,选树宣传一批国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对于履行国防教育职责不到位的高校要给予通报批评,使国防教育由软任务变为硬指标,牵引督促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三是要坚持思路创新,提升时代感和吸引力。高校积极探索具有鲜明时代性的国防教育方式方法,借助新媒体技术引入“开放式教学” “翻转课堂” “慕课”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和学习热情,逐步走出一条网络化教育的新路子。切实用好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延伸国防教育教学场域,并充分利用大众媒体的宣传打造“红色旅游+国防教育”的品牌效应,推进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的红色基地建设,努力营造国防文化良好氛围。参考文献[1]宣传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陈满先,王月月.基于国防教育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0):82-83.[3]**.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5-1.[3]李娜.立德树人、立教圆梦的实现路径探寻——基于广东培正学院校训的解读视角[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3,13(4):51-54.[4]杜晓聪,王星星,胡蕊.“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时代财富,2020 (2):190.[5]周波,吉智,黎少辉.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8(3):65-68.[6]李克寒,刘瑶,谢蟋旭,王了,张凌琳,罗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线上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4):101.·285·
当前线上教学虽是战“疫”时期的无奈之举、应急之举,但同样也预示着未来教学改革创新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从《微观经济学》线上教学的经历出发,列[1]教育部关于2020春李学期延迟开学的通知[EB/OL].Availablc at: http://www.moc.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01/t20200127_416672.htm1,2020-01-27.[2]教育部: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EB/OL].Availablc at:http://www.moc.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01/t20200129_46993.html,2020-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