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游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高中生物-身边的生物科学学案 精品

最新高中生物-身边的生物科学学案 精品

来源:尔游网


1.1 身边的生物科学

一、目标导航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2)学会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的一些做法 2.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查找资料、汇总信息 (2)分析归纳查找的资料,提出个人观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关注环境,关爱身边的生物,关爱生命 (2)自觉保护环境,爱护生物

重难点:

(1)概述合理地保护动物的一些方法 (2)学会查找资料,分析归纳资料。

二、知识网络

三、导学过程

“导”—自主预习

(一)人类面临的问题: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1. 物种灭绝的内在原因 2. 物种灭绝的外在原因:① 是物种濒危和灭绝的直接原因之一;②栖息地的 是导致生物濒危和灭绝的间接原因之一;③ 入侵,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

(二)生物科学与社会: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 3.

法: 、 、 、 。

4. 保护动物的意义:维持 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互动探究

探究一 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阅读教材P1,思考讨论:(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2)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怎样?

点拨:

1.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者是密切相关的。

2.人类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经典回眸】生物多样性包括( ) A.动物多样性、植物多样性、微生物多样性 B.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C.森林多样性、草原多样性、湿地多样性 D.地球圈、大气圈、生物圈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B正确。 【答案】B

【变式训练】生物多样性破坏除自然变化外,其主要原因在于( ) A.人口的增长 B.外来入侵物种

C.湿地萎缩 D.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过度开发 【答案】:D

探究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的原因 阅读教材P2,归纳总结:

1.通过资料,说明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内在因素是什么? 2.什么是物种特化?物种特化为什么会导致物种的灭绝? 3.阅读教材P3,思考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外在原因有哪些? 点拨:

1.物种特化或基因功能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内在因素。

2.所谓物种特化,是指不与自然平衡,造成生物体某一方面非自然地过度发展。物种特化和遗传衰竭,往往是导致物种濒危甚至灭绝的内在原因。某些种类的野生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适应了某种特定的栖息环境而产生了特别的习性(包括食性),使其难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或其他环境,最终落得“不适者被淘汰”的结局。

3.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外在原因有:

(1)乱捕滥猎是物种濒危和灭绝的直接原因之一。

(2)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导致物种濒危和灭绝的重要原因,人类滥伐森林、围湖围海造田、过度放牧等,都可能直接造成野生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

(3)外来物种的入侵、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也是导致物种濒危和灭绝的重要原因。 【经典回眸】物种绝灭的根本原因是( ) A.物种特化或功能基因的丧失 B.乱捕滥猎

C.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 D.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

【解析】物种特化或功能基因的丧失是物种绝灭的内在原因,乱捕滥猎是直接原因,其他是物种绝灭的重要原因。

【答案】A

【变式训练】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主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 C.增加木材产量 【答案】D

B.发展畜牧业 D.改善生态环境

探究三: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

1.阅读教材积极思维部分,结合课本实例,能得出什么结论? 2.阅读教材p3-p4归纳如何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

点拨:1.麻雀的是是非非说明,动物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是相对的,自然界并没有绝对有害的动物。

2.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努力营造全社会保护动物的氛围,对动物保护观念淡漠的人晓之以理,对触犯相关法律的人绳之以法。此外,还要依靠生物科学与技术来保护动物,具体措施是: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如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白鳍豚自然保护区等;采用人工繁殖技术繁殖濒危物种,如人工繁殖扬子鳄技术的突破与改进;实施再引进工程是保护、壮大濒危野生动物种群的重要手段,如麋鹿,是曾经在我国生存而后绝迹的物种,通过实施再引进工程,建立如江苏省大丰县等麋鹿自然保护区,以逐步恢复其野生种群;科学引种,在保护当地的物种不受侵害时引入外来物种。

【经典回眸】下列生产活动,既有利于开发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①在鄱阳湖区围湖造田 ②开垦山地 ③完全禁止采伐林木 ④适时地有计划地采伐林木 ⑤适时适量地捕获湖泊中的成鱼 ⑥在繁殖季节捕捞成鱼

A.①② C.③⑥

B.②④ D.④⑤

【解析】围湖造田破坏湖泊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开垦山地破坏山地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山地荒漠化加重;保护生物资源并不是完全禁止开发利用,要适时适量地、有计划地利用,既要获得最大利用量,又不影响生物资源的恢复再生。

【答案】D

【变式训练】我国特有的,栖息于淡水中的一种爬行动物,目前处于灭绝边缘的是( )

A.白鳍豚 B.扬子鳄 C.大鲵 D.海豚 【答案】B

四、达标检测

1.下列动物中,既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又有“活化石”之称的哺乳动物是( )

A.大熊猫 B.扬子鳄 C.大鲵 D.麋鹿

2.据1990年统计,我国华南沿海地区有13万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某种害虫的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

A.喷洒农药,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B.环境污染,害虫的天敌不能生存 C.外来害虫的入侵,缺少该害虫的天敌 D.过度开采,害虫的天敌不能生存

3.保护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最佳方案是( ) A.封山育林,大量繁殖,禁止捕猎 B.让当地砍大种,狂捕乱猎,先富起来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保护森林生态系统

4.CCTV“人与自然”节目报道,2018年8月湖北省麋鹿自然保护区将一只雄麋鹿和七只雌麋鹿放生保护区,回归大自然,经过一年来的追踪观察,这些麋鹿已经适应野生生活。根据以上材料请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无意外灾害,这些麋鹿将发展成为一个自然种群 B.这些麋鹿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显然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可以预见,该麋鹿种群发展过程中种群密度将增大

D.该种群发展过程中要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5.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种,藏羚羊价格昂贵,昔日数万只藏羚羊一起奔跑的壮观景象,如今再也见不到了。藏羚羊变成濒危物种的原因是( )

A.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B.掠夺式的捕杀 C.外来物种的侵入 D.A和B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1:我国海南岛的森林覆盖率在1956年为25.7%,19年为18.7%,1981年为8.35%,并且因遮盖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坡垒等珍稀植物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贵药用植物灭绝。

材料2: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面积1967年为4万多公顷,30年后已有一半被挖。

材料3: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乏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1)材料1说明造成这两种野生生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2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3说明由于 入侵或引种到 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的原有物种受到威胁。

参:1—5:ACCBD

6.1.(1)植被的破坏 (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 (3)外来物种 没有天敌

五、依据考点,归纳总结

【例1】面对薇甘菊等外来物种的入侵,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引入本地天敌 ②引入寄生生物,专一性地寄生在薇甘菊体内

③喷洒农药 ④火烧薇甘菊 ⑤从薇甘菊的原产地引入天敌

A.①③④ B.①② C.②⑤ D.①④ 【解析】面对等外来物种的入侵,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引入本地天敌是可以的,因为是本地的,所以不会导致二次污染;引入寄生生物,专一性地寄生在薇甘菊体内也是可以的,因为不会导致其他生物受到危害;喷洒农药、火烧薇甘菊导致环境污染;从薇甘菊的原产地引入天敌,可能导致二次污染。

【答案】B

【例2】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 A. 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 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 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解析】为美化城市环境,不能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应科学引种;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不能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不符合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应将黄鼠的数量降到低的水平;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有利于东北虎的保护;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如将其天敌引入我国,可能会导致二次污染。

【答案】C

【例3】为挽救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措施一般不选用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实施再引进工程 C.用生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 D.引入被保护动物天敌的天敌

【解析】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会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因而不利于被保护动物的生存。

【答案】D 六、布置作业

1.白鳍豚和长江江豚是长江中仅有的两类淡水豚类,白鳍豚消

失后,长江江豚如今也面临生存险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外来物种入侵 B.自然灾害

C.环境污染 D.物种特化或功能基因丧失 2.以大量使用有机杀虫剂为主的害虫防治策略存在的危害不包括( )

A.毒杀天敌,影响生物多样性

B.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引起害虫再度爆发 C.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 D.全部杀死害虫,对生物圈有影响

3.我国1974年捕获越冬大黄鱼16.81万吨,幼鱼约占一半,且连续四年高产,到1993年大黄鱼产量只有0.019万吨,2018年我国在近海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到2018年,大黄鱼产量达到27.8万吨,造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生存环境被破坏;人工养殖 B.乱捕滥猎;加大捕捞力度 C.环境污染;大力捕杀大黄鱼天敌 D.乱捕滥猎;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

4.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 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

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 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 5.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以养羊为主业。近年来的过度放牧致使草原退化,也使分布在这里的野生黄羊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面临濒危。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过度放牧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B.家羊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种 C.野生黄羊与家羊之间是竞争关系 D.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

6.(2018年江苏南京高二检测)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正确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

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C.实施再引进工程是保护濒危物种的重要手段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与买卖

7.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来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植物与被其覆盖的植物间一定是竞争关系 B.引入外来生物一定是对当地生物有害的

C.引入一个生性喜阴植物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 D.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一定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

8.紫茎泽兰原产于墨西哥,前由缅甸、越南进入我国云南,并由此扩展到广西、贵州等地区,连接成片,成为当地的害草。紫茎泽兰的入侵使这些地区( )

A.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B.生态环境更和谐 C.物种多样性增加 D.遗传多样性增加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以下材料后分析问题。

材料一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生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据调查,从100万年前到现在,平均每50年就有一种鸟类绝灭;最近的300年中,平均每2年就有1种鸟类绝灭;最近的100年中,每年就要绝灭1种鸟类。哺乳动物的绝灭速度更快,在热带森林,平均每天至少绝灭1个物种。据估计,现在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绝灭。

材料二 人类活动不停地改变着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矿山开采、开垦荒地、修筑水坝等,使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海岸发生巨大变化,使野生生物无家可居,导致它们大量绝灭。朱鹮是一种稀有珍贵的鸟类。20世纪50年代,我国陕西秦岭山区还有不少朱鹮,后来因大片树林被砍,朱鹮失去了营巢繁殖的条件,几乎绝灭。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找到了7只朱鹮。经大力保护,现在朱鹮已有1400多只。

材料三 热带森林的破坏对物种的影响最大。热带森林虽然只占

地球面积的6%,但全球50%~90%的物种都生活在这里。据估计,在未来的30年中,主要由于森林砍伐而绝灭的物种相当于世界物种的5%~15%,即每年绝灭1.5万~5万个物种。

材料四 渡渡鸟生活在印度洋的鸟国毛里求斯,因不会飞,把卵产在地上。在16世纪,外来的猪在岛上大量繁殖,并吞食了渡渡鸟的卵。到1681年,渡渡鸟绝灭。

材料五 生活在美国的美洲旅鸽,因肉味鲜美,被大量捕杀,最后一只美洲旅鸽于1914年死于动物园。栖息在纽芬兰到斯堪的纳维亚地带的大海雀,外形似企鹅,19世纪初被渔民作为食物大量捕杀,1844年,最后2只大海雀被人收作标本,大海雀从此绝灭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种减少的第二个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能举出物种减少的其他原因吗?请举例说明。

参:

1.

【解析】:选C。长江江豚主要生活在鄱阳湖和洞庭湖水域

中,而近年来长江水体污染

是长江江豚数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 2.

【解析】:选D。大量使用有机杀虫剂为主的害虫防治策略,

不仅会杀死部分害虫,还

会杀死害虫的天敌,因而会影响生物的多样性;如果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虫剂,会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引起害虫再度爆发;使用杀虫剂杀死害虫的同时,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由于部分害虫会产生抗药性,因而不会杀死全部害虫。

3.

【解析】:选D。从1974年到1993年大黄鱼产量急剧下降,

从70年代的高产看,造

成大黄鱼物种锐减的原因主要是乱捕滥猎。从2018年到2018年,大黄鱼产量恢复到以前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实施了“伏季休渔”,是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物种所取得的成效。

4.

【解析】:选D。引进外来种,栽种当地经济作物不能恢复

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撤

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不能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

5.

【解析】:选B。牧民大量地养羊,超过了草原的承载力,

致使草原退化,牧草的产量

降低,其他以牧草为食的生物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而大量地死亡,使得草原上生物类群大量减少,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针对上述情况的发生,应该确定草原的合理承载量,实行划区轮牧,实现经济与生态的最大效益。家羊是野羊经过长期人工饲养驯化而成的物种,不是入侵物种。

6.

【解析】:选B。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

保护区,实施再引进工程是

保护、壮大濒危野生生物种群的重要手段,对于绝大多数的濒危物种来说,最大的生存威胁来自人类,因此人们应提高保护意识,必须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与买卖。

7.

【解析】:选A。引进的外来入侵种会与其覆盖的植物争夺

阳光、水分和养料等;引入

外来生物对当地生物不一定有害,例如引入的植物有可能作为当地动物的食物来源;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主要是缺少天敌,资源丰富。

8. 生存。

9.

【解析】:各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了物种绝灭的原因。【解析】:选A。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当地原有物种不能

在解答本题时先明确每一则

材料所表述的含义,再组织语言回答。从第一组材料看,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绝灭,后几组材料则充分显示出人类活动对物种生存环境的改变。人类对森林的砍伐与破坏、盲目引进物种及对动物的大量捕杀等加快了物种的绝灭。此外还有工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等也会加速物种的消亡。

【答案】:(1)动物栖息地和植物生活环境的破坏 (2)过度开发或不适当地引进物种

(3) 人为捕杀 (4)工业及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可加速物种的消亡。

七、课后反思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存在哪些疑问,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以便及时总结、弥补知识缺漏。

收获 疑点

内容 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