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游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代清官于成龙

一代清官于成龙

来源:尔游网
.dlII【 .文史长廊 一代清官于成龙 彭安玉 有了国家,就有了官吏;有 祯、顺治、康熙五朝,终年68岁。 了官吏,就有了“清官”与“贪 于成龙原是明朝诸生,在崇祯年 官”之别。在中国历史上,“清 间考取过副榜贡生。明朝灭亡之 官”一词最早出现于宋元的戏剧 后,于成龙面对国破家亡之恨,深 和小说中,但在二十四史中,为 感晚明学风空疏,高谈天性,遂至 “循吏”、“良吏”、“能吏”立传者, 天下鱼烂河决,生灵涂炭。痛定 不在少数,这些循吏、良吏、能吏 思痛,他身体力行,“力扶清廉”, 也就是后来通称的清官。在历 以天下为己任,待人律己皆极严 史上,中国人对清官的感情至深 峻。顺治十八年(1661年)被清 至厚,对清官的讴歌也是不遗余 朝授予广西柳州府罗城县知县, 力,“包青天”、“况青天”、“海青 从此踏入仕途,开始了清廉卓越 天”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在清 的为官生涯。 代,出了个大清官于成龙,他劝 一农励俗,惩恶恤民,勤于政事,为 、勇于担当,善理罗城 官清廉,志行修洁,爱护百姓,搏 于成龙任罗城知县之时,已 击豪强,康熙皇帝褒奖他是“清 经45岁。罗城偏处山隅,瘴气 官第一”。于成龙有一个生前好 袭人,北方人不服水土,生还者 友叫熊赐履,他对于成龙清廉不 常常十之一二,人皆视为畏途, 苟的品行有深切了解。他在于 亲朋好友多劝他不要赴任。然 成龙的墓志铭中称他“性善吃 于成龙以“古人义不辞难”自勉, 苦,诸人所不能堪者,一处之恬 变卖部分家产,凑足盘缠一百 如。为学务敦实行,不屑词章之 两,告别父老乡亲。临别,他叮 末。尝日:‘学者苟识得道理,埋 嘱长子说:“我做官不管你,你治 头做去,不患不到圣贤地位。”’ 家莫想我。”时门里门外,哭成一 (《于清端公政书》外集) 片。于成龙含泪毅然揽辔登程, 于成龙,山西永宁(今离石) 并对同窗好友表示:“我此行决 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 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 年),死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 心’四字。子素知我于莲池书院 年),一生经历了万历、天启、崇 者,敢为子质言无隐。”(《于清 84 端公政书》外集) 于成龙对边荒早有心理准 备。但来到罗城,当地的荒凉还 是让他震惊。经过二十多年的刀 兵之灾,罗城凋零不堪,百姓无 以为生,纷纷铤而走险,沦为“盗 贼”。当时的罗城县城只有居民 6家,草屋数椽。环顾县衙,没有 门垣,院中长满青草,中堂仅3间 草房,东边是卧室,西边是书吏 舍,中间开一门,后面是内宅,茅 屋3间,不避风雨,破陋异常,以 至“虎啸猿掷,白昼行庭中”(《于 清端公政书》外集)。而在艰难 困苦中挣扎的百姓则鸠形鹄面, 一个个如惊弓之鸟,惶惶然无心 生产。一路风尘仆仆,于成龙已 经染病在身,目睹此情此景,心中 虽不免愁苦,却“扶病理事”。他 堆土石为几案,支锅于楹下,晚上 睡觉头枕一口刀,床头放两支, 以防不测。 于成龙生于农家,又经历明 清改朝换代之变,深通世情民心。 他清醒地认识到:“地方何盗,盗 即民也。民虽无知,决不乐于为 盗,必饥寒刑罚追之而为盗也,责 在有司。清静寡欲,先之德教以 端风俗,继之保甲以防不虞,勿 戕民命,勿剥民肤,俾各安家室, 各恋妻子,此弥草窃之未议也。” (《于清端公政书》卷一)因而主 张“稍疏一面之网,多方招抚,开 诚布公,消疑释嫌”(《于清端公 政书》卷一)。为此,他一方面宽 减徭役,兴建学校,创办养济院; 另一方面申明保甲,禁携刀,强 迫瑶寨头人俯首讲和。罗城境内 很快安静下来。 为复苏经济,每年春天,于成 龙亲至田野察看农稼。见奋力耕 作者,即主动上前吁长问短,恳切 慰问。时间一久,于成龙与百姓 打成一片,“或坐树下,与饮食笑 语,欢如家人”(《于清端公政书》 外集)。于成龙劝课农桑,奖罚并 用,民皆致力耕作,农田里长满了 庄稼,山坡上布满了牛羊。 于成龙治理罗城,十分善于 用自身的人格感化百姓。他到任 后,或据案读书,或独酌浊酒,醉 则倚案几而卧,甚至一连数日不 戴帽子,不穿鞋子,无论书吏还是 民众都“乐公坦怀易亲,皆乐就” (《于清端公政书》外集),亲热地 称他为“阿爷”,或三天,或六日, 即相聚至衙门向于成龙问安。于 成龙平易近人,爱民如子,百姓信 任他,但凡婚丧嫁娶,莫不与他 商量。 于成龙衣食住行简约清俭, 除朝廷俸禄外,分文不取。离开 山西时,他雇了5名身体健壮的 仆人相随。由于罗城环境恶劣, 不久病死一人,三人逃回山西老 家。于成龙的儿子又寻觅四人, 打发至罗城。结果病死三人,还 有一位精神失常。到后来,所有 仆人都弃他而去。日子逐渐好 起来的百姓见于成龙孤身一人 坚守罗城,十分不忍,每天早晚 去衙门看望他,还有人凑钱送 给他,说:“知阿爷苦,我百姓每 供些少盐米费。”于成龙笑着谢 绝:“我一人在此,何须如许物, 可持归易甘旨奉汝父母,一如我 受。”众人只得“怏怏持去”。几 年后,于成龙的儿子来罗城看望 父亲,百姓闻之,“则大喜奔哗庭 中,‘阿爷人来,好带物安家去!’ 又进金钱如初,公又笑谢日:‘此 去我家六千里,单人携资,适足 为累!’挥使去,众皆伏泣,公亦 泣,卒不受。”(《于清端公政书》 外集) 康熙五年(1666年),广西秋 试,于成龙穿一身洗得发白的旧 袍,盖的被子又黑又硬,在一群美 服盛饰的人堆中格外刺眼。广西 巡抚知道于成龙为官清廉,政绩 突出,便指着敝衣垢褛的于成龙 说:“必罗城令也!”旋即委以重 任,第二年又因政绩斐然,被抚台 荐举任四川合州(今合川)知州。 罗城百姓知道于成龙即将离任远 走,“遮道呼号,‘公今去,我侪无 天矣!’追送数百里,哭而还。” (《于清端公政书》外集) 二、任职合、黄,安辑地方 合州下辖三县,遗民百余户, 赋重差繁,百姓生活十分艰难。 为减轻百姓负担,于成龙上任后, 首先免除了的随从之费,自 己仅畜赢马一匹,以家仆自随。 当时,官场有不少“潜规则”,如 地方官以土特产“孝敬”上司,几 乎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有一次, 郡守下帖,要求合州送鱼。于成 圆 龙毫无顾忌地顶了回去。他责问 郡守:“民脂膏竭矣,无怜而问者, 顾反乃乐鱼,且安所得鱼乎?” (《于清端公政书》外集)郡守被 于成龙赤诚爱民之心所感,不仅 没有责怪他,反而一下子取消了 十多项不合理的摊派。 合州赤贫如洗,当务之急在 于招抚,开垦荒地,恢复生 产。为此,于成龙贷给流民耕牛、 种子,并明文规定三年后被垦荒 地归自己所有。结果四面八方 的流民趋之若鹜,仅仅个把月, 合州户口就增加到一千户。在 经济复苏之后,于成龙又不失时 机地教化百姓,改良社会风气, 主持恢复了合州祭祀孔子等活 动,以挽回道德人心,还亲自根 据山西永宁、广西柳州的朝贺礼 仪,制定了合州的朝贺礼仪。于 成龙治理合卅『,既重视物质生 产,又重视精神道德建设,体现 了过人的精明。 于成龙名声越来越大,不久 迁湖广黄州同知,驻扎岐亭。岐 亭盗贼横行,治安混乱。地方长 官害怕实情上报影响升迁,遂隐 而不报。吃透了地方长官心理的 盗贼们越发猖獗,竟至光天化日 之下抢劫行人,却无人敢管。于 成龙除暴安良,先杀了7个强盗 以安定人心,继而装扮成乞丐,打 入盗贼巢穴十余日,在充分摸清 盗贼行踪后回到衙门,下令招抚 强盗头子,令其戴罪立功,捕盗 自赎。强盗头子雷厉风行,准确 出击,其他强盗闻风丧胆,纷纷 远逃。 在黄州,于成龙尽职循理,施 政惠民,凡四方来访者,不分贵 贱,一律以礼相待,虚心延问地方 利病,咨访人物,“是以所兴举悉 85 口jI}霄.文史长廊 协人情,黄州境壤,蒸蒸乐土矣” (《于清端公政书》外集)。 黄卅f之富庶,非罗城、合州所 能比。然而,于成龙不因此而改 其节操,仍然恶衣蔬食,过着简朴 清寒的生活,以至仆从也难以忍 受,常常大发牢骚。于成龙笑着 开导他们说:“前在粤蜀,民物凋 残,持廉甚易,今日正须试此。” (《于清端公政书》外集) 康熙十二年(1673年),以吴 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爆发。次年, 于成龙署武昌知府。当时叛军已 经占领南方五省,正与清军争夺 两湖,气势汹汹。一时间,湖北人 心骚动,形势危急。不久,清八旗 禁旅开赴前线,抵御叛军。于成 龙奉命督造桥梁,供应军饷。不 料桥梁刚刚建好,就被山洪冲毁 了。因贻误军机,于成龙遭革职 处置。恰在此时,在麻城查出三 藩伪札,县令严刑峻法,声称“县 城内外,无非贼党”,逼迫士民承 认通贼,。民众怨气冲天,铤而走 险,据守山寨自保者众。湖北巡 抚素知于成龙廉洁爱民,决计借 用他的威望抚平变乱。于成龙带 着几个旧属,来到麻城,亲自到达 离山寨十余里的地方。他采用攻 堪。为减少胥吏盘剥,但凡战争 心之策,张贴告示,宣布自首者免 所需物用器什,于成龙都亲自购 罪。告示贴出后,自首者络绎不 造,防止官吏拿“回扣”。仅此一 绝,均被无罪释放。几天之后,于 项,减少百姓支出以千万计。有 成龙亲自骑一黑骡子,身后跟随 一年秋天,黄州大饥。于成龙发 二人,一人张伞,一人鸣锣,径直 廪赈灾,广募输积。冬天雪灾,于 入山。山寨首领刘君孚见状,不 成龙又计口受赈,救活数万人。 放一一矢,诚心归顺。于成龙 马上卖掉衣物,拿出薪俸,凑足 三、一尘不染。愈老愈廉 一百两银子,犒赏刘君孚,变乱一 康熙十七年(1678年),于 举抚平。朝廷复任于成龙为黄州 成龙被提拔为福建按察使,主管 同知。 福建全省司法监察。当时,清廷 这时,湖北还有几股据保山 厉行闭关自守,“片甲不许 寨的人马,与三藩叛军相呼应,并 下海”,以通海获罪者数千人,冤 进犯黄州。黄州城内官军与文职 狱遍于八闽。于成龙得知此弊, 人员仅数百人。为寻求退敌之策, 径直拜见驻扎福建的康亲王杰 于成龙日夜劳思,加之极度焦虑, 书,“侃侃而析,略为不屈”,并手 几天之内,“须发尽白”(《于清端 指庭下妇人孺子质问杰书:“此 公政书》外集)。于成龙思索再 曹皆何辜?”并郑重表示:“皇 三,决计招募乡勇守城。为迎战 天在上,人命至重,吾誓不能缄 来犯之敌,于成龙叮嘱手下将领: 阿从事!”(《于清端公政书》外 “我死,汝归报巡抚!”遂亲冒矢 集)杰书平素即敬重于成龙的为 石,跃马扬鞭,直冲敌军中坚。乡 人,当即应允释放无辜百姓。于 勇见长官如此不惧生死,士气大 成龙在福建按察使任内,明允断 振,一鼓作气,生擒贼渠,黄州转 案,狱无淹滞,对八旗禁旅也多 危为安。 所约束。不久,于成龙又升为布 三藩之乱期间,黄州当运饷 政使,主管一省财务、人事,权力 通道,百姓苦于征发,生活困苦不 更重。他上任后革除旧弊,“钩 圈 稽出纳,剔革飞诡破冒挪垫诸 项,尽斥羡余若干两还民间,官 吏不得名一钱”(《于清端公政 书》外集)。 自宋代以来,福建便是市舶 重地,当官发财很容易。然而, 于成龙两袖清风,“外蕃贡舶或 有所献,公悉屏斥。或呈样香, 一后,他严于律己,刚正不阿,“编 保甲,严连坐,以清盗源。锄豪 强,严隐占,以苏穷困。令下各 属奉行唯谨,公仍不时单骑行旅 肆中,密切廉访,诸有违抗,立置 之法,无所假贷,自是人人惴惴, 无敢有干公法令者,而盗以息, 等,劝导吏民。两江是人文渊薮, 财赋重地,政务繁杂,于成龙通宵 达旦,忘我工作,颇有不知老之将 至之感。为了深入了解民间疾苦、 属吏操行,他还常常微服私访。 一些平目欺负百姓的贪残之辈遇 见白发伟岸的老者,便不免心惊 肉跳,以为是于成龙私访,不得不 民以安”(《于清端公政书》外 集)。他还罢免了当时州县私加 火耗馈赠上司的旧习,免除了宣 化1800顷水冲沙压地的钱粮, 主持赈灾事宜,上疏贪官污 吏,治绩传遍京城。康熙二十年 嗅即还”(《于清端公政书》外 有所收敛。身为总督的于成龙, 生活依然简陋无比,每日粗茶淡 饭而已,有人给他起了个“于青 菜”的外号。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集)。外国商人敬佩于成龙的清 廉,对译使说:“天朝洪福,我侪 实未见此清官也。”《于清端公 政书》外集记载于成龙廉洁情形 说:“随征满汉大臣朝使者,时或 来过,径入卧内,或绕署闲行,曲 (1681年),于成龙进京入觐,召 对时,康熙夸赞其“清官第一”。 是年冬天,于成龙又被提拔为江 南、江西总督。这一年,于成龙 已经是65岁的老人了。 于成龙病逝于任上,终年68岁。 临终前,将军、都统及属吏入视, 见于成龙私人财物仅绨袍一袭, 房阿阁,无不历览,几案间惟蛛 罗鼠迹,一竹笥贮朝服。二釜备 盐豉几罐,别无他物。于成龙去 世的消息传出,百姓罢市聚哭,家 炊爨,文卷书册数十束,此外都 无一物。”封疆大吏如此之清,令 人叹服! 接受任命后,于成龙先回家 葬母,然后雇了一辆骡车,沿途不 入公馆只住饭店,悄无声息到达 江宁任所。他上任后,整顿积弊, 家绘像祭奠。康熙皇帝闻听于成 龙临终清苦生活,无限感慨,赐予 “清端”封号,以示褒奖。日 (作者系江苏党校 校刊部副主任,教授) 康熙十九年(1680年),于 成龙以其闻名朝野的廉洁和政 绩,被提拔为直隶巡抚。直隶在 天子脚下,满汉杂处,军民同城, 移风易俗,革除加派,先后草拟和 发布《示案民官自省六戒》、《移 江西抚院转饬各属妄借分捐咨》、 《兴利除弊条约》、《禁送节礼谕》 责任编辑:钱国华 八旗庄头、豪强云集,其治理之 难,在全国都出了名。走马上任 8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