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游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00字

来源:尔游网

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00字”。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解决方案1:

农历五月初五,被广泛称为“端午节”。端的含义是“初始”或“第一个”。初五可以称为端五。由于农历以地支来标记月份,正月为寅,二月为卯,依此类推至五月为午,因此五月又称为午月,“五”与“午”相联系,“五”又是阳数,所以端午也被称为端五、重五、端阳或中天等。在史书中,“端午”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代周处的《风土记》中,其中写道:“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和艾叶、薰苍术和白芷、饮用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因此后曾将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而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和饮用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驱邪避疫。尽管端午节年年庆祝,但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却不甚明了,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1. 纪念屈原说:这一说法最早见于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的《荆楚岁时记》。相传,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死后被蛟龙困扰,人们为了驱赶蛟龙,便在水中投入五色丝粽子。还有传说称,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立即划船救援,直至洞庭湖仍未找到屈原的遗体。人们为了表达哀思,开始荡舟江河,后来逐渐演变成龙舟竞赛。唐代文秀的诗《端午》便证实了这一点:“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 迎涛神说:这一说法来源于东汉的《曹娥碑》。相传,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化为涛神,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端午节举行祭祀。
3. 龙的节日说:这一观点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主要理由包括:(一)端午节的两个主要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有关。(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区关系密切,而且吴越百姓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4. 恶日说:在先秦时代,五月被普遍认为是个毒月,五日为恶日。《吕氏春秋》中的《仲夏记》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
5. 夏至说: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这些说法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和艺术成就超群,人们也更愿意将这一纪念日归于他。

显示全文